第九章 敵後(四十二)(1 / 2)

第九章 敵後(四十二)

吳萬年果然狡猾,麵對日偽軍的攻勢,果斷放棄之前的邊緣防區,向太湖宿鬆交界處的高嶺一帶轉移,目的很明確,讓開大道,任日偽軍進入,自然有太湖的高貴選與他們糾纏,何況還有一個526團的團副蔣春陽在太湖坐鎮。最重要的是,他要抓緊時間把陶太平的人兼並,送上來的肉,不要白不要。

“徐縣長,你們踩破了山門,帶來了鬼子,隻怕這頭一陣還得你們擋。”吳萬年陰陰的對不遠處與陶太平說話的望江縣縣長徐惟一說。

聽到吳萬年的話,徐惟一楞了一下,自己的情況吳萬年是了解,正是因為被打得走投無路,才來投奔吳萬年,如果還能有一戰之力,才不會來這裏做這個人下人。陶太平是個人精,立即明白了吳萬年心裏的小九九。自己雖然打了敗仗,但是望江縣守備大隊的旗號還在自己手裏,吳萬年這個第十遊擊大隊,在望江一地,還不一定比自己吃得開,吳萬年這是要自己把望江守備大隊的隊旗奉上,把自己一隊人照章全收。

望江守備大隊,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已經有三百多人,有了一個營的實力,雖然守備大隊是團的架構,實力差得太遠。再經過藤田和錢昆的兩次清肅,死傷了小半,也就剩下一個加強連的水平。吳萬年的人馬,本來不如完備大隊,因為在青草湖一仗,打出了小小名聲。通過莫敵弄來的第十遊擊大隊旗號,也相當的響亮,豪傑草寇,四方來投,不知不覺,已經將近五百人。五百人,一個團的架構,實際上一個營有多,兩個營不足,如果能夠把陶太平的人收為已有,那就是紮紮實實的兩個營,有了一戰之力。

想法雖然好,但是麻煩也不小,最大的麻煩就是陶太平與徐惟一的關係太好,對自己很客氣,完全自成了一個體係。徐惟一頗有智慧,經常與士兵交流,開口三民主義,閉口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把士兵弄得見徐縣長如同見了孫中山一樣。陶太平是望江本地人,素有人緣,又受過新四軍影響,喜歡跟士兵打成一片。有此二人聯手,弄得不好,不是自己收編他們,反而是被他們收編。

“吳大隊長,你真會開玩笑,我們如果還有一戰之力,怎麼會被灰頭土臉來投奔你。”徐惟一說:“隻怕接下來的作戰,還要吳大隊長多擔待。”

“對敵作戰,吳某責無旁貸,隻是日偽軍勢大,能夠把縣守備大隊打成這樣,我自知,我的戰力也不比縣守備大隊強多少,如果僅憑我一個大隊的實力,隻怕守備大隊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吳萬年說得一點也不客氣。

“那吳大隊長決定怎麼做?”徐惟一問。

“首先,精誠團結,其次,尋找外援。”吳萬年說。

這話說的不錯,徐惟一點點頭,說:“精誠團結我知道怎麼做,外援我就不明白了。”

“望太宿這塊土地上,除了我和陶隊長,還有一支部隊,我想徐縣長應該知道吧。”吳萬年說。

“知道,知道。”徐惟一點頭不已:“太湖的526團二營。”

“想要拿下這夥日偽軍,隻有獲得526團二營的援助,才有可能。就憑我們手裏這六百條沒有經過太多專業訓練的槍,不是日偽軍的對手。”吳萬年的話,讓陶太平也忍不住點頭認可。

“如今之計,我與陶大隊長都要掌握部隊,抽不出身,因此,我想請徐縣長出麵,前往太湖,與蔣團副商談如果聯手破敵。”吳萬年說出了自己的意思。

徐惟一和陶太平也不是笨蛋,立即就明白了吳萬年的用意,先把徐惟一支走,他再收拾陶太平。然而吳萬年的話說在理上,無法反駁,隻好默默的承受。

徐惟一帶著他的小衛隊離開了徐橋,陶太平送出很遠,大門口的吳萬年一臉得意的笑,在他看來,陶太平的隊伍已經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走到不得不分手的時候,徐惟一停下了腳步,說:“送君千裏,終有一別,陶兄請留步吧!”

陶太平停下了腳步,眼光期盼似的看著徐惟一,希望對方還能給自己留下一點指教。

徐惟一頓了頓,還是說了出來:“記得,一定要手裏有兵,不能被架空,隻要手裏有兵,有槍,總有東山再起的時候,如果沒有了槍杆子,就一切都完了!”

陶太平聽明白了徐惟一的話,重重的點點頭,說:“我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