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一)
對於廬江城,莫敵並不陌生,民國二十七年,合肥收複戰,李柏成梁宜生雙炮轟巢,劉青龍劉伯龍雙龍夾擊,淝河屍橫塞水流血飄櫓。阪井支隊敗軍在阪井德太郎的率領下彙合增援部隊退往廬江城,莫敵曾派出隊伍尾追,試圖在廬江再戰全殲敵殘部。因為日軍一擊而走,沒有在廬江停留,莫敵所部又接上峰命令,西進六安,這才放棄了對阪井德太郎的追擊,也與廬江城失之交臂。在肥西,他向袁鬥樞詳細的了解了廬江城,在袁鬥樞頗具感*彩的描述中,他對廬江城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還是三國時曹魏所築,曆史悠久,曆經滄桑,,雖然早已百孔千瘡,卻以其雄偉身姿傲立於巢湖之南。“荒城古刹建東吳,碑碣分明載赤烏。偶對斜陽閑眺望,落霞千丈掛浮屠”。
在莫敵的記憶中,廬江城是有城牆的,而且規模還不小,高三丈寬丈五,繞城一周,足有六七裏。城牆內外用青磚砌就,中間以土夯實,牆頭寬暢,能跑馬行人。城頭外側每隔一二尺,便有一個女兒牆垛,遠遠望去,仿佛沿牆頂鑲著一道花邊。有城就有城門,東有朝陽門,南有鳳台門,西有大小西門,北有拱鬥門和小北門。有門就有河,廬江各城門外均有護城河,並建有講究的石橋,亞麻石橋麵,菱形青石橋墩。
然而,138師偵察連給他的消息卻完全不同,在偵察連的報告中,廬江完全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不僅沒有一磚一石的城牆,甚至著名的西門吊橋也成了康莊大道。在孫誠的講述中,莫敵才知道,那一年阪井支隊敗走合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入廬江城,古城裏的人措手不及,被日軍困在城中。這時的古城不僅沒有給城裏的人們任何的庇佑,反而成了日寇燒殺搶掠的柵欄,讓城裏的人們躲無處躲,藏無處藏。阪井支隊西進後,時任廬江縣『政府』縣長淩前鋒下令,將城牆全部拆除,城外的防城河也擔泥填平,僅留城西一條繡溪河綿延而過。淩縣長聲稱此後的廬江城是一座和平之城,不再有戰火與硝煙,如果有人進犯,一率以德卻武。
“不會吧?真的拆得一幹二淨!淩前鋒這個敗家子!”莫敵看著身邊喋喋不休的衛隊長孫誠,完全不敢相信,如此戰火紛飛之時,竟然還會有人自毀城牆,真是嫌命活得太長。
為了莫敵的安全,李本一本來想把整個偵察連全部調到莫敵身邊,為此,莫敵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告訴李本一,偵察連是全師的眼睛,一分一秒不能少,在敵我混雜地帶作戰,能夠時刻掌握敵軍動向,就先成功了一半,僅僅靠上峰傳達的消息,是不可能支持一場戰役的。目前,最需要掌握的,是冶公山以東王占林的進展情況,別搞到敵人到了麵前,還茫然不知。李本一這才訕笑著把偵察連收回,隻是把莫敵的衛隊還了回去。
“按照你的說法,這個廬江不需要攻城?”莫敵問。
“不是不需要攻城,是無城可攻。”孫誠笑道:“我們出入廬江,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人站崗,沒有人守衛,更沒有人檢查證件。”
“如果是這樣,到是麻煩了!”莫敵感歎道。
“不用攻城反而麻煩?”孫誠不解的問。
“是啊!無法打。一打,全城都散。”莫敵說:“除非有強大的兵力,一舉包圍,否則,打東則西逃,打北則南走,在敵後打仗,最怕的是什麼,就是怕隱身的敵人,打散的敵人為了活命,肯定會隱藏起來,有機會就出來咬一口,雖然咬不痛,屬疥癬之患,也心煩之極。就算打下來,一舉全殲,如何守護也是問題,隨時隨地可能遭到對手的反攻。總不能提心吊膽日日防賊吧。”
孫誠想了想,還真是這麼回事,有明確的進攻的進攻目標比這樣不確定的作戰目標,明察得太多。
莫敵一路走一路想,一直到了東綠營,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隻好看具體情況見機行事。
一到東綠營,韋介伯和梁宜生迎了上來,莫敵與韋介伯不是很熟,很客氣的打著招呼,至於梁宜生,就隨便得多。莫敵笑著說:“414團的工兵弟兄水平不一般,弄成的塔竟然沒有讓你給踩塌!”
梁宜生大笑,說:“結實到是結實,就是太小,我縮在上麵,難受。”
“主要是開始沒有想到上去的會是梁主任這個大人物。”韋介伯說。
周圍的人都笑了。
“聽說你們這次捉了不少俘虜,去找他們最大的官聊聊。”韋介伯和梁宜生一左一右陪著莫敵去俘虜營,找到建國軍廬江團一營營長。這位少校營長正半躺在樹下,雙眼望天,嚼著草根,他知道,隻要在作戰中不死,一般落到國軍後裏都不會死,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沒有跟日本人那種咬牙切齒的恨。這次圍困東綠營,被外麵的手炮長著眼睛炸,不是一般的悲慘,一營三百八十多人死了一百多,傷的更多,毫發無損不過一百來人,全部集中在『操』場與樓房之間的大道上,全身搜得精光,除了身上穿的,一無所有,最可恨的是把所有人的褲腰帶都扯走了,坐在地上還無所謂,一站起來,必須得用手抽著,不然褲子就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