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使者(1 / 2)

貴陽攻防戰以清軍慘淡退去而收場,蒙山軍取得了守城的最終勝利,殺敵極多,多尼都差點折在東門,可蒙山軍自身卻也付出了接近三成的傷亡,在探得清軍返回羅平,並有繼續南下與昆明的吳三桂所部會師的動向後,貴州短時間內基本不會發生戰事。

而吳三桂和多尼兩部清軍都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需要相當時間的恢複休整,滅明的計劃肯定也會告一段落,即使塞碩大軍到達,估計也隻會起來穩定戰局的作用。

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裏,明清雙方會再次形成拉鋸的狀態,清廷也需要重新評估當前形勢,在得出結論前,應該不會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因此,蒙山軍不用立刻離開貴陽城,沒有外地來犯的情況下,可以安心在城中休整,而貴陽攻防戰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秦風的想象。

在戰事結束,清軍退往羅平縣不久,貴陽城內的富戶們主動給蒙山軍提供了大量財帛糧食,解決了秦風戰後撫恤的問題,同時有成百上千的青壯要求參軍,很多都是從周圍縣鎮趕來貴陽城的,不到三日的時間裏,報名入伍的人數就達到二千人之多。

另外,貴州各地還在抵抗的明軍,以及民間勢力紛紛派人前來聯絡,主動要求歸附,人數總和更是達到了萬餘人。

麵對如此多的潛在兵員,秦風喜憂參半,他感受到了貴州民眾抗清意誌的強烈,民心可用自然令人欣喜,可是蒙山軍在貴州毫無根基,沒有吸納那麼多新卒的能力,若是遣返那些踴躍報名入伍的百姓,怕會人心抵觸,讓貴州百姓對蒙山軍產生一絲隔閡。

秦風沒有辦法,隻能給廣西的羅明堂和吳中平各去了一封書信,讓他們解決這一難題,同時詢問,以當前的形勢,有沒有可能在經略廣西的同時,對貴州也進行有效的管理。

兩省之地都能收入囊中,換作別人早就先占下再說,可秦風明白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多尼和吳三桂隨時可以回過神來,奪回對貴州全境的控製權。

蒙山軍為了一時之名聲,將貴州得而複失,很容易讓當地百姓產生失望的情緒,這樣反而會損害蒙山軍的聲威。

而就在秦風躊躇之時,朱慈烺的到來讓他感到意外,這位太子爺竟然隻帶了蕭明幾個錦衣衛,便冒險潛行到了貴陽附近,目睹了貴陽攻防戰的整個過程,這份膽量真的讓人刮目相看。

朱慈烺到來之後,沒有大張旗鼓的顯露身份,隻是代替後營指揮張國柱,詢問了下秦風需要後營做些什麼,得到了堅守穩固新豐縣的回答後,一行人隻在貴陽城內停留了一日,便離開返回了新豐縣。

來的突兀,走到亦是突兀。

秦風有些摸不著頭腦,卻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中,因此並不知道當守城勝利後,百姓們大喊秦風萬歲時,朱慈烺難看至極的表情。

大明殘破,宗室凋零,作為烈皇太子,朱慈烺的心中所想很難有人明白,他的苦,他的怨,他的恨,更是無人能夠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