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為中原腹地的城市, 素來有“九州八府數洛陽”的美稱。阿措前世對這個地名的記憶隻有“牡丹”和“龍門石窟”。
她好奇問起,朱府的仆人又茫然又鄙夷。“你個鄉下人知道些什麼。”
她笑了笑,垂下眼瞼。
在夏朝, 以白玉京為京師,洛陽為東都也就是陪都, 它位處天下之中, 國中一直流傳著個說法——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 則洛陽先受兵。洛陽的盛衰, 是天下治『亂』的先兆。
一路行來,洛陽的白『色』城牆都遙遙可見。朱府的車馬從西門“麗景門”進來, 城門樓就足有四層,月城宏闊,氣勢磅礴。
柳杉過了通濟街和朱府一行人分開,先回他的家去了。朱府車馬沿著雕梁畫棟的弧型長廊, 往城北駛去。城中水道眾多,洛陽和暖,飛雪落地即化, 阿措在車上側耳傾聽,可以聽到雪水流入石砌涵洞的聲音。
白玉京中, 大學士孟盛高收到了獲鹿城府尹羅鳴長的書信, 這封信蓋著青州、梁州關防的印信條記, 故而在阿措到達洛陽城的當天, 也被火速送到了京中孟大學士的府邸。在夏朝一般科考考中者會拜主考官為師結為師徒,互利共惠,羅鳴長在信中稱孟盛高為“座主”便是這個意思。
羅鳴長信中言道:“……姓白,名明簡,洛陽白家第三代孫,年僅十四歲,聰敏好學,已隨朱姓表兄朱平治回去東都洛陽。”羅鳴長揣測孟盛高的心思,信中詳細解釋了沒有將人送去京都的原因。先皇恩赦天下,寬宥犯官,恩澤其後人,白明簡是白家白赫平這一脈最後的子嗣後代,歸宗洛陽白姓之誌甚為堅毅。
孟盛高從多寶閣中取了一隻黃木匣子,打開鎖鑰,裏麵放著幾張指頭寬度的長紙條。最上麵的字條寫著“壽永不繼,臘月雪消。”果如黃芳所見,新皇登基,朝代更迭,發生在了臘月。話說大學士孟盛高和黃芳結緣是在黃芳去往柔玄鎮之前,當時孟盛高年少氣盛,因官場排擠,滿腔抱負得不到施展而日日寡歡,有一日在街頭結識了一個衣著襤褸的乞丐。這乞丐誇讚了他的長相,與他說:“形主命,氣主運。有此相者,必位列三公。有此氣者,說明已時來運到。”
孟盛高被他說的怦然心動,但卻也擔心被江湖人士誆騙,這乞丐見狀苦笑,道出實情道:“我姓黃,名芳,字丹陽。這世人為刀,我為魚肉,我能騙你什麼?”原來黃芳得欽天監同僚相助,僥幸從白玉京城中逃出,但海捕文書已經傳至海內,他想要前往廬州投奔摯友韓冰的想法徹底破滅。
白玉京論道辯法,舉國皆知。這世上最通易經八卦者,就屬此人。孟盛高大喜之餘,想要討教何時才能得償心願。
黃芳點醒他:“孟大人的長處是什麼?”
孟盛高如夢初醒,他最擅長的是文筆功夫,聰明人一點就透,當年因先皇修煉長生而道法興盛,在白玉京長年累月舉辦齋醮活動,“青詞”這種文體漸漸流傳開來。青詞,又作青辭,亦名綠章,是道教齋醮時獻給天神的奏章祝文,要以極華麗的文筆表達出對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誠心。
自此他閉關在家,勤下功夫,後來果然因青詞得到先皇賞識,從學士到當政大學士,六次遷升都是特旨提拔。而之後,白玉京的文人才後知後覺這是條“終南捷徑”,紛紛效仿他的方法來,卻遠遠達不到他的成就。黃芳遠離中原,到柔玄鎮避禍,並沒有張口向孟盛高索取過什麼。倒是孟盛高每每遇到急難之事,要飛鴿傳書求他指點『迷』津。
黃芳用的是騙人伎倆,但因一生追求天文數學,眼光極為長遠,他說的每件事都會成真。李思茂在那些年裏聲名如日中天,孟盛高每每想要涉險,將他請出柔玄鎮,他都以“不是時候”拒絕。孟盛高又問他可有徒兒,他回信說了一句:試玉要燒三日滿。
黃芳身死之後,孟盛高的第一反應是滿心盼望著他的徒兒有不亞於黃芳的本事,能速速來白玉京他的府邸為他辦事。
“隻有十四歲。”
孟盛高看到了這個結果,很是失望。羅鳴長在信中複述了元繕的看法,這孩子雖然聰敏,學的卻是儒家正統,對於易經八卦一無所知,甚至對白玉京血案都不甚清楚。元繕的看法很是中肯,白明簡小小年紀,學識驚人,他長在偏遠之地能有如此見識才華,可謂天賦了得。但放眼海內的少年俊傑,他卻稱不上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