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已經試探過了,來吧。”他就由女兒黃曉芹陪著,來了。

這一下轟動了那個國際會議,也轟動了新加坡。

新加坡外交部長恭敬拜見他,第一句就問:“您什麼時候來過新加坡?”

黃佐臨先生回答:“六十年前。”

外交部長很年輕,他把“六十年前”聽成了“六十年代”。這已使他覺得非常遙遠了,說:“六十年代?這離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真是太久太久了!”

黃佐臨先生一笑,說:“請您把時間再往前推四十年。”

部長迷糊了,卻以為是眼前的老人迷糊。我隨即解釋道:“黃先生於公元一九二五年到英國留學,路過新加坡。”

“六十年前?”部長終於搞清楚了,卻受了驚嚇。

我又接著說:“他到英國師從蕭伯納,那時,這位文豪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到告別的時候,蕭伯納已經八十一歲。”

部長一聽又有點迷糊。這是我的故意,新加坡的官場話語總是太刻板,我想用長長的時間魔棍把談話氣氛攪活躍一些。盡管我隨口說出的內容,都沒有錯。

黃佐臨先生在那個國際會議上作了演講。主持人一報他的名字,全場起立鼓掌。他站起來走向演講台,頎長的身材,銀白的頭發,穩健的步履,一種世界級的優雅。

他開口了,標準的倫敦英語,語速不快,用詞講究,略帶幽默,音色圓潤,婉轉堂皇。全場肅靜,就像在聆聽來自天國的指令。

在高層學術文化界,人們看重的是這位演講者本人,並不在乎他的國籍歸屬。西方那些著名的文化巨匠,大家都知道他們的作品、學派、觀點,卻常常說不準他們是哪國人。就說黃佐臨先生的老師蕭伯納吧,究竟該算是愛爾蘭人,還是英國人?畢加索,是西班牙人,還是法國人?愛因斯坦呢?……在文化上,偉大,總是表現為跨疆越界。這麼一想,我再回頭細細審視會場裏的聽眾,果然發現,大家都不分國籍地成了台上這位優雅長者的虔誠學生。誰能相信,這位長者剛從中國的“文革”災難中走出?

那就請隨意聽幾句吧——

在布萊希特之後,荒誕派把他宏大的哲理推向了一條條小巷子,好像走不通,卻走通了……

他平靜地說,台下都在埋頭刷刷地記。

在演出方式上,請注意在戈登·克雷他們的“整體戲劇”之後的“貧困戲劇”,我特別看重格洛道夫斯基。最近這幾年,最有學術含量的是戲劇人類學。中心,已從英國、波蘭移到了美國,紐約大學的理查·謝克納論述得不錯,但實驗不及歐洲……

大家記錄得有點跟不上,他發現了,笑了笑,說:有些術語和人名的拚寫,我會委托大會秘書處發給諸位。

請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西方戲劇學,看似費解而又雜亂,卻更能與東方古典戲劇接軌,因此這裏有巨大的交融空間和創造空間。日本對傳統戲劇保護得好,但把傳統僵化了。中國也想把傳統和創新結合,但是大多是行政意願和理論意願,缺少真正的大藝術家參與其間。印度,對此還未曾自覺……

大家還是在努力記錄。

總之,在這位優雅長者口中,幾乎沒有時間障礙,也沒有空間障礙。他講得那麼現代,很多專業資訊,連二十幾歲的新一代同行學人也跟不上。

當年黃佐臨先生告別蕭伯納回國,踏上了炮火連天的土地。幾經輾轉,最後落腳上海。他想來想去,自己能為“國難”所做的事,還是戲劇。

那時的上海,地位非常特殊。周圍已經被日本侵略軍占領了,但上海開埠以來逐一形成了英國、法國、美國的勢力範圍——“租界”,日本與這些國家暫時還沒有完全翻臉,因此那些地方也就一度成了“孤島”。在“孤島”中,各地從炮火血泊中逃出來的藝術家們集合在一起,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責任和創作激情。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孤島”淪陷,不少作品被禁,作者被捕,大家仍在堅持。這中間,黃佐臨,就是戲劇界的主要代表。

誰能想得到呢?就在國破家亡的巨大災難中,中國迎來了戲劇的黃金時代。這些戲,有的配合抗日,有的揭露暴虐,有的批判黑暗,有的則著眼於社會改造和精神重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則在藝術形式的國際化、民族化上作了探索。由於黃佐臨在英國接受過精湛的訓練,每次演出都具有生動的情節和鮮明的形象,大受觀眾歡迎。從我偶爾接觸到的零碎資料看,僅僅其中一台不算太重要的戲《視察專員》,四十天裏就演了七十七場。其他劇目演出時的擁擠,也十分驚人。

請大家想一想,這麼多擠到劇場裏來的觀眾,當時正在承受著多麼危難的逃奔之苦。藝術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寒冷的亂世中溫暖人心。

藝術要溫暖人心,必須聚集真正的熱能。當時這些演出的藝術水準,從老藝術家們的記述來看,達到了後人難於企及的地步。別的不說,僅從表演一項,黃佐臨先生最常用的演員石揮,在當時就被譽為“話劇皇帝”。我們從一些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出,直到今天,確實還沒有人能夠超越。除石揮外,黃佐臨先生手下的藝術隊伍堪稱龐大,開出名字來可以說是浩浩蕩蕩。

幾位很有見識的老藝術家在回憶當時看戲的感覺時寫道:“那些演出,好得不能再好”;“平生劇場所見,其時已歎為觀止”……

這又一次證明我的一個觀點:最高貴的藝術,未必出自巨額投入、官方重視、媒體操作,相反,往往是對惡劣環境的直接回答。藝術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

那就讓我們通過劇名,掃描一下黃佐臨先生在那個時期創下的藝術偉績吧:《邊城故事》《小城故事》《妙峰山》《蛻變》《圓謊記》《阿Q正傳》《荒島英雄》《大馬戲團》《梁上君子》《亂世英雄》《秋》《金小玉》《天羅地網》《稱心如意》《視察專員》……可能還很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