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河西四郡的設立,由於文獻記載的模糊與混亂,其各郡的具體設置年代至今尚有不同認識,但是,大致是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漢宣帝地節年間(前69~前66)當可肯定。河西四郡設置之後,曆代中原王朝在實施西北國土開發,經略西域,鞏固西北國防,強化對多民族區域的有效管轄與民族融合,加強內地與邊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聯係,促進大一統國家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漢對河西四郡的經營及其曆史作用對河西四郡的經營,事關西北國防全局,關乎中國古代曆史的發展走向和興衰演替。縱觀中國古代曆史,河西四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麵。
一是足食強兵、經略西北的生產基地。從新石器時代以來至秦漢時期,河西地區先後有戎、羌、塞種、月氏、烏孫、匈奴等族在此生存繁衍。秦末漢初,河西地區繼月氏、烏孫之後被匈奴占有,匈奴勢力隨之大為增強,直接威脅著漢王朝的腹心地區即關隴地區。漢武帝反擊匈奴接連獲勝,公元前121年,匈奴渾邪王歸降,退出其所占領的從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到羅布泊的廣大區域,漢王朝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立四郡加以管轄和經營。
西漢王朝對於河西四郡的經營,始終是將軍事措施與經濟開發緊密結合,移民、設郡、設防、屯墾四位一體。首先是移民實邊,其時,河西地廣人稀,渾邪王降漢後,漢王朝於西北邊郡專設五屬國安置匈奴部眾。為了鞏固對河西的統治,實現“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的目標,西漢在初設酒泉郡的同時,即“稍發徙民充實之”。據《漢書》等文獻記載,武帝以來,西漢向河西地區移民大約有以下幾次:
元狩四年:“有司言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
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於邊。”
元鼎六年:設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元封三年:“武都氐人反,分徙酒泉郡。”
征和二年:丞相劉屈驁等隨戾太子發兵反被族誅,其“吏士劫掠者,皆徙敦煌郡”。
上述記載直接或間接反映的移民,都包括了向河西地區的移民。此外,據懸泉漢簡資料顯示,河西敦煌一帶還有歸義羌、官奴婢、內地流民入居。
漢武帝以來大規模向河西地區的移民,加上戍邊軍卒及其家屬居留當地,使大量內地漢族民眾成為河西地區的主要居民。據《漢書?地理誌》記載,漢末元始二年,河西四郡共有71270戶,280211人,如果再加上當地駐軍和大量戍田卒,河西的總人口當不下五六十萬。漢王朝的移民實邊不僅使河西地區地廣人稀的局麵得到改觀,特別是這一地區的民族成分由此發生改變,使河西走廊在西北幾大民族地域集團的結合部,成為漢民族和中原政權經營西北的重要根據地。
關於河西四郡的設立,由於文獻記載的模糊與混亂,其各郡的具體設置年代至今尚有不同認識,但是,大致是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漢宣帝地節年間(前69~前66)當可肯定。河西四郡設置之後,曆代中原王朝在實施西北國土開發,經略西域,鞏固西北國防,強化對多民族區域的有效管轄與民族融合,加強內地與邊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聯係,促進大一統國家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漢對河西四郡的經營及其曆史作用對河西四郡的經營,事關西北國防全局,關乎中國古代曆史的發展走向和興衰演替。縱觀中國古代曆史,河西四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麵。
一是足食強兵、經略西北的生產基地。從新石器時代以來至秦漢時期,河西地區先後有戎、羌、塞種、月氏、烏孫、匈奴等族在此生存繁衍。秦末漢初,河西地區繼月氏、烏孫之後被匈奴占有,匈奴勢力隨之大為增強,直接威脅著漢王朝的腹心地區即關隴地區。漢武帝反擊匈奴接連獲勝,公元前121年,匈奴渾邪王歸降,退出其所占領的從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到羅布泊的廣大區域,漢王朝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立四郡加以管轄和經營。
西漢王朝對於河西四郡的經營,始終是將軍事措施與經濟開發緊密結合,移民、設郡、設防、屯墾四位一體。首先是移民實邊,其時,河西地廣人稀,渾邪王降漢後,漢王朝於西北邊郡專設五屬國安置匈奴部眾。為了鞏固對河西的統治,實現“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的目標,西漢在初設酒泉郡的同時,即“稍發徙民充實之”。據《漢書》等文獻記載,武帝以來,西漢向河西地區移民大約有以下幾次:
元狩四年:“有司言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
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於邊。”
元鼎六年:設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元封三年:“武都氐人反,分徙酒泉郡。”
征和二年:丞相劉屈驁等隨戾太子發兵反被族誅,其“吏士劫掠者,皆徙敦煌郡”。
上述記載直接或間接反映的移民,都包括了向河西地區的移民。此外,據懸泉漢簡資料顯示,河西敦煌一帶還有歸義羌、官奴婢、內地流民入居。
漢武帝以來大規模向河西地區的移民,加上戍邊軍卒及其家屬居留當地,使大量內地漢族民眾成為河西地區的主要居民。據《漢書?地理誌》記載,漢末元始二年,河西四郡共有71270戶,280211人,如果再加上當地駐軍和大量戍田卒,河西的總人口當不下五六十萬。漢王朝的移民實邊不僅使河西地區地廣人稀的局麵得到改觀,特別是這一地區的民族成分由此發生改變,使河西走廊在西北幾大民族地域集團的結合部,成為漢民族和中原政權經營西北的重要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