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永徽元年(650),得知唐太宗駕崩消息的西突厥降將阿史那賀魯擊敗乙毗射匱可汗,兼並其部眾及領地自號沙缽羅可汗,再度統一西突厥,建牙帳於雙河及千泉,控製了西域,不再聽命於唐王朝並走向對立。於是,唐高宗則分別在永徽二年(651)、永徽六年(655)、顯慶二年(657)組織了三次大的征伐,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具體進程為:“永徽二年,秋七月丁未,賀魯寇陷金嶺城、蒲類縣,遣武候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甚何力為弓月道總管以討之。”“永徽六年,夏五月癸未,命左屯衛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等五將軍帥師出蔥山道以討賀魯”。第二年,程知節大敗西突厥葛邏祿和處月二部。“顯慶二年,春正月,命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等四將軍為伊麗道將軍,帥師以討賀魯。”蘇定方所率四將軍分別為燕然都護任雅相和激海都督回紇首領婆閏自北道,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從南道和西州出西道,兵分兩路夾擊。在額爾齊斯河一仗,賀魯10萬大軍被打敗。接著蘇定方率部緊追至碎葉水再敗賀魯,西突厥諸部紛紛歸降。“顯慶三年,蘇定方攻破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賀魯及睡運、闕啜。賀魯走石國,副將蕭嗣業追擒之,收其人畜前後四十餘萬。甲寅,西域平,以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護府。複於龜茲國置安西都護府,以高昌故地為西州”。高宗時期經過三次出征,西突厥汗國終於被掃滅。
自唐太宗開始經營西域,至唐高宗顯慶三年,唐王朝才真正全麵控製了西域地區,而且,原西突厥所屬的十姓部落及其所屬領地全部納入唐朝版圖,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也隨之歸附。至此,東自玉門、陽關,西至兩河流域以東、波斯以北的廣姚區皆鋪朝的疆域之內,大大超過了漢代所轄西域範圍。
2.唐在西域的軍政建置
唐王朝早自640年平定高昌麴氏王朝後,即設置西州、庭州,由此開始了在西域設州置縣、立府建鎮,進行有效經營與管轄的曆史。這一進程是隨著唐在西域不斷取得反擊西突厥勝利的步伐而展開的。至657年西突厥汗國滅亡,唐王朝終於統一西域,而且勢力越過蔥嶺,西域諸國紛紛內附。這些內附各國按地區可分為三大地區,即帕米爾高原地區、錫爾河以南至阿姆河地區和阿姆河以南地區。其中,帕米爾高原地區內附國家有識匿國、似設國、俱蜜國、護蜜國等。錫爾河以南至阿姆河地區內附國家有康國、安國、曹國、石國、米國、何國、火尋國、伐地國、史國,以上九國即所謂昭武九姓國,此外還有拔汗那國。阿姆河以南地區內附國家有吐火羅國、波斯國、屬賓國等16個國家。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永徽元年(650),得知唐太宗駕崩消息的西突厥降將阿史那賀魯擊敗乙毗射匱可汗,兼並其部眾及領地自號沙缽羅可汗,再度統一西突厥,建牙帳於雙河及千泉,控製了西域,不再聽命於唐王朝並走向對立。於是,唐高宗則分別在永徽二年(651)、永徽六年(655)、顯慶二年(657)組織了三次大的征伐,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具體進程為:“永徽二年,秋七月丁未,賀魯寇陷金嶺城、蒲類縣,遣武候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甚何力為弓月道總管以討之。”“永徽六年,夏五月癸未,命左屯衛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等五將軍帥師出蔥山道以討賀魯”。第二年,程知節大敗西突厥葛邏祿和處月二部。“顯慶二年,春正月,命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等四將軍為伊麗道將軍,帥師以討賀魯。”蘇定方所率四將軍分別為燕然都護任雅相和激海都督回紇首領婆閏自北道,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從南道和西州出西道,兵分兩路夾擊。在額爾齊斯河一仗,賀魯10萬大軍被打敗。接著蘇定方率部緊追至碎葉水再敗賀魯,西突厥諸部紛紛歸降。“顯慶三年,蘇定方攻破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賀魯及睡運、闕啜。賀魯走石國,副將蕭嗣業追擒之,收其人畜前後四十餘萬。甲寅,西域平,以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護府。複於龜茲國置安西都護府,以高昌故地為西州”。高宗時期經過三次出征,西突厥汗國終於被掃滅。
自唐太宗開始經營西域,至唐高宗顯慶三年,唐王朝才真正全麵控製了西域地區,而且,原西突厥所屬的十姓部落及其所屬領地全部納入唐朝版圖,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也隨之歸附。至此,東自玉門、陽關,西至兩河流域以東、波斯以北的廣姚區皆鋪朝的疆域之內,大大超過了漢代所轄西域範圍。
2.唐在西域的軍政建置
唐王朝早自640年平定高昌麴氏王朝後,即設置西州、庭州,由此開始了在西域設州置縣、立府建鎮,進行有效經營與管轄的曆史。這一進程是隨著唐在西域不斷取得反擊西突厥勝利的步伐而展開的。至657年西突厥汗國滅亡,唐王朝終於統一西域,而且勢力越過蔥嶺,西域諸國紛紛內附。這些內附各國按地區可分為三大地區,即帕米爾高原地區、錫爾河以南至阿姆河地區和阿姆河以南地區。其中,帕米爾高原地區內附國家有識匿國、似設國、俱蜜國、護蜜國等。錫爾河以南至阿姆河地區內附國家有康國、安國、曹國、石國、米國、何國、火尋國、伐地國、史國,以上九國即所謂昭武九姓國,此外還有拔汗那國。阿姆河以南地區內附國家有吐火羅國、波斯國、屬賓國等16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