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棄劍(2 / 2)

說完,鼻子一酸,眼眶裏泛起淚花,妻子賀蘭芝早已淚流滿麵,兩個孩子哭著點頭。

當下四人下山,不幾日就來到鍛劍城。鍛劍城異常繁華,隻因這裏是全國的名劍中心,幾乎所有有名的劍客都會來此,尋求一把適合自己的寶劍,因此這裏又成了劍客的天堂。

沿著城中隨便走一走,就發現到處都有兵器售賣,不僅有各種寶劍,還有各種刀,短刀、單刀、樸刀、子母刀、大環刀等等,也有棍、流星錘、九節鞭、判官筆等兵器,當然最多的還是劍。因為暗器多為劍客所不齒,因此沒有暗器。

各種兵器的陳列也是極淨精致,或懸吊,或樹立,或陳列於兵器架上,或盛與大鼎至上,為驗證兵器質量,有的甚至在兵器下用烈焰灼燒。

這一切對於立誌要成為劍客俠士的張木木不禁心曠神怡,仿佛到了劍客的天堂。街上人流絡繹不絕,或是背負寶劍,或是手提大刀,也有和尚道士,或拿棍,或持浮塵。

這些劍客俠士或是希冀在鍛劍城中覓得一把寶劍,或是希望找個劍客高手演練過招。

鍛劍城多有劍客俠士,人人手持兵器,城中治安卻一直很好,兩兄弟第一次進鍛劍城,對於眼前的景象確實驚奇不已。

這鍛劍城最大的還是四大門派,駐紮在鍛劍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是木星、金月、火陽、水神四派,四派門下弟子或逐劍,或演武,各有長短。

張世銘早年在金月派學過逐劍,隻不過他天賦一般,並未有太大成就,後來娶妻生子,便回鄉下鑄劍,其實他也怕別人知道自己曾是鍛劍城的人,所以對外謊稱自己就是個鐵匠。

當下四人用過午飯,便預備下午去找張世銘當年的師傅,金月派鑄劍堂的廖正昌,希望廖師傅能讓金月派收下張木木兄弟二人。

在金月派但凡有資格收徒的人都是在派中地位不低的,隻是這位師傅性格怪異,平素喜好下棋,要他親自收徒必然要先考考下棋,據他所說,下棋最顯慧根,當然這隻是他個人的看法,金月派並無此門規。

當然現在師傅年事已高,當年教張世銘時已有五十多歲,現在恐怕已經有六十多歲了。

想想當年的同門師兄弟大多現在都已自立門戶,有的在江湖上已經是成名的劍客,而張世銘還要來求師傅收下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實在有點愧對師傅。

到了廖師傅家,廖師傅還在午睡,張世銘帶著兩個孩子在大廳中焦急地等了一個多時辰,廖老師傅方才醒來,張世銘隻帶了兩個孩子來,當下帶著孩子們給師傅磕了頭,說明了來意,隻說是兩個孩子都想跟著師傅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