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的父母向來是嗅覺最靈敏的一波人,國家暫時還沒對東大這種情況有個說法,但東大微電子學院今年的錄取分數已經上了天。
除去高考競爭力不算強的省份,共和國理工狀元每年大致二十人左右,今年報考東大微電子學院的高考狀元多達九人,論起錄取平均分東大微電子學院吊打全國所有大學,微電子學院隨便扔出去個吊車尾,共和國其他大學隨便進。
東大微電子學院的本科生,大二就有少部分專業課程直接在港基集電的無塵車間裏授課,哪怕教學道具是當初港基集電買回來自組成套的廢舊線多餘備份,但相比共和國其他電子院係教學全靠嘴實物全靠畫的情況,已經高級到天頂星去了。
東大領導又不是傻子,對東大微電子學院爆炸式的成長根源自然心知肚明,因此馬天元一聽中建三局也打算拿出新技術搞個小規模的產學研,頓時一疊聲的答應了下來。
馬天元深知這種情況一旦常態化,東大土木工程係吊打共和國其他大學的日子肯定也為之不遠。
“馬主任,王蒙蒙,宋飛,於文傑都去了南湖科技園安慰同學,估計也得一兩天才能回校~。”
為了避免少年意氣的節外生枝,宋飛和於文傑哪裏是遠嘉高管這類老油條的對手,直接被劉濤忽悠去了南湖科技園同王蒙蒙作伴。
“沒事沒事,隻要確認三人安全,目前還沒開學不用和學校請假~~。”
“馬主任,我剛剛過來時看到有省市的大領導在現場,沒關係吧~~”
劉濤隱晦的問了一句,大意就是你們東大能不能搞定,把事情悄無聲息的壓下來。
“我們可不歸地方管,直屬上級離這邊遠著呢,別說是地方就是直屬上級知道了,我們打個線路老化~重建的報告上去也沒事了。”
地方上和東大是兩個平行體係,東大若是心情不好完全不用搭理,教育部倒是東大的直屬上級,沒認識梁土豪之前,東大一直指望上邊撥款養活一大堆教職員工。
等東大結識了遠嘉這個土豪之後,教育部早就被東大丟到後腦勺去了,一邊是億一邊是幾百萬,而且這幾百萬教育部還沒膽子扣成零,隻要不傻肯定不會抱錯大腿。
“劉會長,東大土木係這邊人可不少,常去一處那邊方便麼~~”
有來有往,馬天元先給出了一個承諾,然後順著杆子往上爬,看看能否把土木工程係也變成產學研一體化。
“沒問題~,隻要馬主任不怕同學們畢業之後抱怨,來多少人都可以。”劉濤笑著說道。
“劉會長的意思~。”
“一處的施工設備和施工技術放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上學時見識得太多,畢業後去了單位怕是會覺得落差過大的。”
王剛解釋了一句。
“感受到落差是好事,起碼知道努力的方向,全國大學加起來開設土木工程係的沒有一千也有幾百,東大總得培養些和其他院校不一樣的人才。”
馬天元除了少年班主任這個兼職,還掛著東大副院長的職務,雖然不是常務副但也足夠列入東大高層的預備役,對學院未來的發展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王處能否簡單說說一處的大概,讓我們心裏有個底,和同學們介紹時也有個主題。”
馬天元好奇的問道。
王剛點了點頭。
一般來說,九十年代初,共和國典型的建築施工隊伍由八部分構成:混凝土工、模板工、砌築工、鋼筋工、架子工、水暖工、電工、力工。
除了一線『操』作人員之外,還包括從項目經理,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材料員、預算員、總工、電氣暖通等技術工程師。
目前共和國主流施工隊伍和未來或是海外一流建築施工隊伍相比,技術人員的數量差別不大,差別巨大的是一線『操』作人員。
在國內,子係統的一線『操』作人員工長是必設的職位,八個子係統就有八個工長每個工長都領導著平均30人的手下,負責工地施工的正常運轉。
一個標準工程隊的人員編製,技術和一線合並差不多都要260-270人左右,稍微冗員一點就300出頭了。
而中建三局一處旗下,一個標準的施工隊伍技術一線合並統計,滿打滿算還不到60人,連共和國主流施工隊伍的零頭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