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信步太白道 秀色可人瘦西湖(2 / 2)

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是我最想看的地方。早在十幾歲時,我就在父親的一隻陶瓷筆筒上知道了這座橋。那筆筒上刻有“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句,我問父親這話是誰說的,父親就吟出了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句。後來,在教學中,又遇到薑夔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一句,無聲勝有聲,更使這橋對我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吸引力。現在我終於來到了它的麵前,免不得上橋又下橋,走了好幾遍。這二十四橋為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圍以24根玉石欄杆,橋的兩頭都是24級台階。我想,一定是因為那麼多的“二十四”,才有了這個橋名吧,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有這個橋名,後人才讓橋有了這麼多的“二十四”。因為,舊橋早已毀於明代,眼前的橋,是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不過,不管橋名怎麼來,今日我總算親睹它了。

園中的幾處建築物內,往往會有楹聯,我細看了其中幾副——“院含白塔五亭湖光美景,門對蜀岡翠障山色風姿”、“山平水遠蒼茫外,地辟天開指顧中”、“江波蘸綠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問平泉草木;湖山信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麵,真不減清饆畫圖”、“千重碧樹籠青苑,一桁青山倒碧峰”、“借得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這幾聯都從總體上寫出了瘦西湖無與倫比的美,而另一些,如“疊石通溪水,當軒暗綠筠”、“風生碧澗魚龍躍,月照青山鬆柏香”、“綠印苔痕留鶴篆,紅流花韻愛鶯簧”、“山月映石室,春星帶草堂”、“以少勝多,瑤草琪花榮四季;即小觀大,方丈蓬萊見一斑”、“四圍積奇石幾層,月色夾空,如窺古澗;其地有高鬆百尺,綠蔭翳日,時到異人”等,又分別寫出了各個景點特有的奇景,令沒到過這裏的人讀來也如臨其境。有趣的是,這園內的楹聯,各有不同字體,有時也讓人看不懂。如關帝殿內有一副對聯“義感長春好指青山開畫境,威聞武聖真憑赤膽薄雲天”,我是認了好久,才把它認全了。

臨離開時,有朋友問我,瘦西湖比之杭州的西湖,感覺如何?我說,杭州的西湖,是一個極大的園林,正如東坡所描寫的,“水光瀲灩”,“山色空蒙”,頗有大氣勢;而揚州的瘦西湖,則是把許多個秀麗的園林合在了一起,所以就顯得精致、玲瓏,讓人回味無窮。如果說西湖隻要坐在某一處便可細細品味整體,使人心曠神怡,那麼,瘦西湖卻是要慢慢走動,沉浸其中,才能賞心悅目。兩者各有千秋,又怎能比出優劣?兩處的美麗,都是看不完說不盡,隻有以後多找機會再去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