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信步太白道 洱海印象
車到古城大理,天還沒亮。車站有導遊來接,穿著民族服裝。她的帽子特別美麗,上麵一圈白絨,下麵是幾圈紅的藍的花,色彩非常鮮豔,左邊還垂著長長的白絨線流蘇,以前隻在影視上見過,現在是麵對麵了。
導遊姓白,她說她是一個“漢白玉”,就是說,父親是漢族,母親是白族。她是一個開口就笑的可親的女孩。她說,在這裏,由於太陽離得近,紫外線強,所以人們總是比較黑,像她這樣算是白的了。
在洱海的遊船上看表演,有一個白族小夥子和一個白族姑娘先來敬茶。白族人凡小夥子都稱為“阿鵬”,而叫姑娘為“金花”。我便想起了四五十年前看過的由楊麗坤主演的電影《五朵金花》。電影中赴“三月街”盛會的阿鵬愛上了金花,並曾在蝴蝶泉邊互贈信物,第二年山茶花盛開時阿鵬如約去見金花,找遍蒼山、洱海,一路上竟遇到了四位叫金花的姑娘,第五個金花才是自己的心上人。想不到這電影不但讓我們遠方的人們對美麗的蒼山洱海蝴蝶泉,對純情的阿鵬、金花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也讓白族人民因此充滿了自豪感,他們居然把這電影中兩位人物的名字當作小夥、姑娘的通稱了。我看到眼前的這位“阿鵬”手托茶盤,而“金花”則從茶盤上一杯一杯地把茶端到我們麵前。這小夥子很英俊,姑娘也非常漂亮。他們的敬茶不是單把茶杯放在你麵前,而是每放一杯都做出一個漂亮的動作,而且在放每一杯時,“金花”的眼睛都是專注地看著杯前的觀眾,這顯然是一種禮貌,或是一份熱情。在整個演出過程中,“阿鵬”和“金花”共敬了三次茶,這也就是白族傳統的“三道茶”了。聽說這“三道茶”並非以解渴為目的,而是白族人敬貴賓的一種儀式,依次敬上的是苦茶、甜茶和蜂蜜,象征著頭苦二甜三回味,而敬茶時必舉杯齊眉。
我們觀看的節目,無非也是民族的歌、舞、樂,但他們的演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既認真又精彩。說來這隻是一條遊船上的表演,僅這洱海之上,接待遊客的遊船也有許多艘,所以,這裏的表演者應該是最基層的吧,但看來卻都有不低的水平。他們還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民族的節目,叫“掐新娘”。原來白族的新娘出嫁時,人們都會去她身上掐一把,把新娘掐得越痛說明對新娘越好。這真是一個有趣的風俗。
看完表演,又在船上欣賞洱海和雪山的湖光山色。來自北侖港畔的我們,對海並不陌生,但是,眼前的洱海,與我們熟悉的東海卻完全不一樣。你看,風和日麗、波平如鏡,遠眺湖麵,蒼山頂上的積雪倒映在水中,銀色的海鷗不時掠過晴空,真的是“百二河山雲水外,三千世界鏡中天”。如果說東海是波瀾壯闊的豪放美,那麼,洱海就是旖旎秀麗的婉約美;如果說東海是粗獷豪爽的男子漢,那麼,洱海應該是清麗秀氣的小美女。聽說《天龍八部》的有些外景就是在這裏拍的,我想,這一定為片子增色不少。導遊說大理有“上關風、下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四大奇景,如今我們隻領略到了一點點蒼山的雪,就已經有置身仙境的感覺了。
到中午時,我們離船上岸。這時又聽到一陣悅耳的音樂聲,抬頭一看,是船上的全體人員列隊在船頭,奏樂歡送我們呢。這船上大概有一兩千名遊客,他們就這樣冒著烈日站在船頭,直到目送最後一名遊客離開遊船,這讓我產生一種溫暖感。我覺得這船上的經曆,給我的感覺不單是藝術的美,更是一種人情的美。作為旅遊項目的一部分,他們的工作當然是為了賺錢,所以在開始表演時他們的禮貌和熱情還可以用這個去解釋,但是,在我們離開時,本是可以不管我們的了。然而,他們還要列隊奏樂歡送每一位遊客,這,不能不讓遊客心中充滿舒服暢快的感覺。
民俗的美,賞心悅目;自然的美,心曠神怡。然而,生活卻又是現實的、艱難的。我看到,在這純粹的少數民族地區,卻很少有人舍得穿自己美麗的民族服裝,他們多是穿與我們一樣的便服,有的則把民族服裝穿在裏麵,不使弄舊弄髒好衣服。一路上,我不時能看到背著柴草從山上下來的有點憔悴的婦女,還看到不少坐在景點路邊叫賣著小工藝品的不滿十歲的小朋友。這時,我心裏有點沉重。不過,我還是看到了艱辛後麵的美好,你看,在一個小棚子裏,幾個靠陪遊客拍照而賺錢的“金花”,閑下來時,就輕輕地唱著動聽的歌。我相信,她們的生活,應該已經好了許多,而她們還在憧憬並創造著更美好的未來。我想,她們,以及導遊、遊船上的演員、打柴的婦女、賣工藝品的小孩,他們這種種辛勤和執著,不也是一種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