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程變更不在原來的合同中,而是在實施過程中隨時產生的。既然原合同標的低廉,利潤率低,甚至沒有錢賺,那就想方設法在變更中取得利潤的補償。因為變更中增加的工程量,不需要以招標方式取得,這裏邊就有了很大的彈性。有了彈性,就有了賺取利潤的可能空間。
有些人有些企業,就把目光盯準了工程變更。
他風趣地打了一個比方,就如原以低價投標得來的工程合同,像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變更,有可能是一塊流油的肥肉。
雞肋加上肥肉,那就圓滿了。
圓滿的事,世上人誰不想做嗬?
為了變更這個事,筆者兩次采訪了指揮部合同科科長馮惠芬。一次是在2011年6月13日下午,一次是在2012年5月21日。
馮惠芬最大的感觸是,這個關口的前移,實現了在規範中的預防。
馮惠芬兩次都說,我這個人記性差,但有些事情牢記心裏。比如變更,有兩種。一種是設計變更,另一種是工程變更。什麼叫變更?就是在原設計原要求上的變化處理。
先說說設計變更。
設計變更就是對原設計進行變更。引起變更的原因是多樣的。
設計變更由設計部門拿出設計變更圖紙,經指揮部工程變更領導小組商量同意,由造價代理核算,指揮部合同科審查,跟蹤審計同時審查,遞交指揮部指揮會議討論,遞交“六局委”(財政、發改、水利等組成)報批,下發監理部轉交施工單位施工。
工程變更就是對原來工程量的變更。引起工程量的變化,原因也是多樣的。
工程變更由施工單位提供工程量、價聯係單,監理審核,造價代理審核,指揮部合同科審核,變更小組審定,指揮會議通過,“六局委”報批(跟蹤審計全程跟蹤審計),正式下發監理部轉發施工單位施工。
當問起關於工程變更的故事,馮惠芬說了很多很多,但是,她說自己的記性不是十分好,得查一查資料才能說得更清楚明白一些。
果然,在第三天,傳來一份資料,詳舉了三個案例。
案例一:西嶼山河道開挖工程。
施工單位上報要求將西嶼山河道開挖工程變更,需增加費用285萬元。
經過開挖斷麵修改加密複核,監理審核增加費用為56.5633萬元。
經過對邊坡坡道與實際對比後進行計算核定增加52.6681萬元。
從施工單位最初提出的變更經費285萬元,縮至最後核定的50餘萬元,兩者之間相差了230餘萬元,指揮部按有關科學程序進行了下列工作:
一是對開挖的西嶼山測量資料進行複核,對已開挖的斷麵進行修改。
二是對河道轉彎處進行斷麵加密,以便準確計算工程量。
三是對河道的邊坡坡度與實際進行對比,按實際開挖的斷麵進行計算。
四是期間對照上級資料,進行複核返回,直至完成。
案例二:潮西洋進排水閘連接段河道開挖工程。
施工單位第一次上報增加費用是1476879元,監理複核也是1476879元。
指揮部組織人員對原塗麵高程進行實地複測,對開挖後的地形進行複測,都與事實有誤,因此判斷監理審批工程量也有誤,於是要求監理和業主現場代表重新複測。
施工單位第二次上報增加費用1004480元,監理複核審定為892982元。
指揮部經過對塗麵高程及開挖範圍進行複核,審核增加費用是722035元 。
案例三:小殼嶼橋與潮西洋河道連接處工程。
指揮部合同科發現施工單位上報的地形測量與設計圖紙相差很大,於是退回監理要求施工單位與設計代表進行複核。最終發現是施工單位把平麵圖畫錯了。這裏邊的增加費用幅度落差也較大。
這一個關口前移,真的是為工程開支把好了一道關。
在工程建設中實行造價代理,這在寧海縣可能是首家。
馮惠芬說,借這個機會,我還得說說工程進度款的事。我認為,這項工作也是完成得較好的。
先由施工單位報工程量和款項數目,再經監理審核,業主代表審核,指揮部合同科審核,跟蹤審計,財務及領導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