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閑讀詩書 漫談,恰似中年的風流倜儻(1 / 1)

二 閑讀詩書 漫談,恰似中年的風流倜儻

對中國經濟學界無人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少人掛念在心,悵恨久之。此問題見仁見智,太大,不言也罷。好在新的“經濟事實”(係筆者杜撰新詞)總在發生並改變著人們的“舊”想法或說觀念。東南亞金融危機給人們提了個醒,並促使不少人轉過臉來重新打量“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經濟以及中國經濟學家對本國經濟的說法。厲以寧教授的《經濟漫談錄》就是這樣一本供人們正視中國經濟的有價值的說辭。厲教授穩健、平實的說道,恰似一位風流倜儻的中年漢子隨意的言行,沒有少年的過多熱情,沒有老年充足的經驗教訓,知己知人,知世用世,無限風光,不知不覺之中牽動了一群青春少女們的芳心,似社會上正流行的圍城城堡外的某類現象一樣。

說厲教授的漫談風流倜儻,還基於這樣的事實:1993年,厲以寧教授應香港《大公報》社社長王國華先生之請,在《大公報》上以“經濟漫談”為名開設專欄。從1993年7月1日到1997年6月底,一共刊出250餘篇,每篇大約1500字。《經濟漫談錄》即是集250餘篇中的132篇而成。全書分市場經濟體製、企業改革、企業經營管理、財政、金融、證券市場、抑製通貨膨脹、就業、私營經濟、收入差別、消費、環境保護、教育、社會發展等14個部分。厲教授視野開闊,縱筆談來,如數家珍。筆墨間透出一股“羽扇綸巾”的神氣,實非少年小夥所能為。從時間角度來看,“當時”是“問題”的問題現已在經濟政策下有所改觀,不複舊時模樣了。所以我們現在看“當時厲教授的專欄”有了回頭看的味道,也正因這一回頭看的機會,我們可以放膽探一探厲教授的眼力。在《再論經改兩種思路之爭》中,厲教授一開篇提出問題:為什麼價格改革主線論在同企業改革主線論的長期爭論中,價格改革主線論的主張總是比較容易被決策部門所接受並得到實施呢?為什麼企業改革主線論的主張最初總是遲遲不能被決策部門所認可,後來即使被采納了,但實施時卻大大滯後於價格改革呢?經阻力、觸動要害、姓“社”姓“資”、牽動利益調整等的分析,最後得出結論:要使經濟改革真正取得成效,非大步實行企業改革不可。回顧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可見厲教授所言正中要害,並可看出這幾年政府知難而進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以致價格改革正從我們眼力的焦點處淡出。在論述“私營企業向公有企業的挑戰”一文中,厲教授在條分挑戰三個方麵後總結道:“有生命的公有企業是不害怕私營企業的挑戰的。公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的競爭對雙方都有好處,都能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與服務方式的改進。至於沒有生命力的公有企業,那麼遲早都會垮掉,這也沒有什麼可以驚訝的。適者生存正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加快改革,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這才是公有企業應當從這場挑戰中得到的啟示。”從幾年的事實看來,厲教授的1995年寫就的“啟示”確有前瞻的味道。像這樣的例子,細心的讀者是不難多發現的。

東南亞金融危機“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了對中國經濟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信心。厲教授的漫談正是在中國經濟的信心下對中國經濟熱點、難點、要害問題“望、聞、問、切”後下的“方子”(當然他的信心不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是他從理論和實踐中自找的),切中“病理”,有益建設。在此底氣基礎上,厲教授中年的調子平和衝淡。這,還表現在厲教授的語言風格上,看似平平常常,實則邏輯嚴密,每篇一個主題,條分縷析,步步推進,中氣十足,平實中內含勁道。

在現實生活中,穩健、平實的中年漢子不光逗引青春少女的眼光,而且中年氣派還常常暗暗的被同齡人乃至老年人知音、讚賞。麵對厲教授的《經濟漫談錄》一書,你如果不具備資格,做不了同齡人、老年人,不妨做一個青春派的少女。──像我這樣。一冊在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