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s. renzulli & sally m. reis

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來幫助有天分的兒童進一步發展?如何鑒別學生的才能?資優的學生應該在哪裏學習?誰來教他們?有天分的孩子是不是應該單獨教育?對資優學生我們應該教多少,什麼時候教?這是人們談及英才教育(或資優教育、英才教育、拔尖學生培養,即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時常提到的問題。其實,英才教育已有很多不同的教育組織形式,比如特殊的學校、獨立的班級或安排一定時間到校外跟專業老師上課。這些教育形式有助於把各種各樣有潛力的學生培養成不同素質和水平的英才。但是無論哪種教育形式,如果一個普通學生在某種常規教育活動中做出了非常積極的反應,這就意味著需要提供給他更高的更豐富的補充教育活動,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就他們的興趣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潛力。這也是英才教育觀念發展的新趨勢,從“是英才”到“發展英才行為”。本文根據joseph s. renzulli和sally m. reis 2011年12月10日在第二屆普通高中創新英才培養論壇上的報告整理而成,並參考了《豐富教學模式——一本關於優質教育的指導書》,joseph s. renzulli & sally m. reis,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錄音整理:薑景一、朱方,收入本書時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