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陶謙聲音有些顫抖的說:”商兒真是長大了!如果你還象以前一樣,有一件東西老夫就是帶進棺槨裏也不會給你的。現在看來老夫是應當給你了!你記得你邊讓叔父嗎?””邊讓叔父?父親,您知道受傷後忘記了很多事情,隻是聽著耳熟、卻一時根本想不起了。”我疑惑的答道。陶謙活動了一下可能是有點酸麻的身軀接著說到:”那好!我就從頭兒說:你邊讓叔父是西涼名士邊章的弟弟,當年邊章受韓遂、北宮伯玉等的蠱惑在西涼叛亂;為父隨太尉張溫入西涼參與平叛。後來,韓遂為爭奪叛軍的控製權,設毒計先後殺死了邊章和北宮伯玉、並滅其族人,邊讓僅以身免,孤身一人逃了出來。後被官軍抓獲本應被株連,為父素知其弟兄的才幹,在太尉麵前把他保了下來,並推薦給太尉,在平叛中屢立功勳。以後,黃巾造反我被舉薦為徐州刺史,邊讓被舉薦為九江太守。因而,為父與邊讓因當年之事成為了生死之交。去年,邊讓在九江城外行獵時偶得一個六尺餘長的鐵匣,邊讓即派人送到了徐州。老夫打開看後,感到裏麵的物件過於珍貴,故深藏之。一會兒讓家人抬來交給你,你務需要珍重之!你邊叔父平生最大的恨事就是韓遂的滅族之恨,受此大恩你以後當為其盡力了此心願。”
我不由的詫異的問到:”不知匣內是何物?父親如此珍而重之。”陶謙鄭重的說:”匣內裝有近百枚竹簡和一枝兩段合在一處可達丈二的方天畫戟。竹簡上記錄的是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的爭戰劄記和畫戟的戟法;那枝畫戟就是當年霸王的兵刃。”我驚道:”那可真奇寶哇!霸王自刎在烏江,此物不知如何保存下來的?其實,既使無有此物,憑父親與邊叔父的交情,孩兒力之所及亦應幫邊叔父報此大仇。”陶謙笑言:”如何保存下來就不得而知了?為父也累了,你先喚兩個家人到為父的書房把東西抬過來吧!”
這是一個長約六尺的狹長鐵匣,裏麵擺滿了竹簡。我控製著馬上就要閱讀的渴望,從匣底抽出了兩截兵刃:前端碩大的戟頭在昏黃的燈光下閃著幽光,顯得鋒利無比、隱隱泛著寒氣;漆黑的鴿卵粗的戟杆,戟頭段後端是棱型的凸槽、戟鑚段前端是棱形的凹槽,並備有三孔銷插;合在一起天衣無縫!隻是合好之後需卯死,就不能再任意的分解開了。在沒有機械加工設備、無法加工螺旋的條件下,我真是萬分的佩服古人的手工製作水平!畫戟兩段合在一起長約有丈二,掂掂重量約有五、六十斤。
傳說西楚霸王力能拔山舉鼎,咋兵刃還沒有關二爺的刀沉?懷著這個疑問我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