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1]sup>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2]sup>,二陵風雨自東來[3]sup>。
關門令尹誰能識[4]sup>,河上仙翁去不回[5]sup>。
且欲近尋彭澤宰[6]sup>,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釋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古時有登高賞菊之舊俗。望仙台:漢文帝所築,在今陝西陝縣。劉明府:其人不詳。明府,縣令的尊稱。
[2]三晉:戰國時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分,後稱此三國為三晉,地屬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地區。
[3]二陵:崤山的南陵北陵合稱二陵,在今河南洛寧縣北。
[4]關門令尹:此即指尹喜,為函穀關掌關門的官吏。據說老子至關,關尹子(尹喜)留他著書,成《道德經》授之。後關尹子也隨他而去。
[5]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晉人葛洪把他寫入《神仙傳》中。
[6]彭澤宰:指陶淵明。他曾任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掛冠而去。此處指劉明府。
● 送魏萬之京[1]sup>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2]sup>,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3]sup>。
關城曙色催寒近[4]sup>,禦苑砧聲向晚多[5]sup>。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6]sup>。
注釋
[1]魏萬:又叫魏顥,天寶、大曆年間詩人,隱居王屋山。之:往。
[2]遊子:指魏萬。
[3]客中:客遊四方途中。
[4]關城:指潼關城。
[5]禦苑:皇家宮苑,此指長安城。砧聲:搗衣聲。
[6]“莫見”二句:不要因為長安城是行樂之地,就讓歲月白白浪費掉。
● 登金陵鳳凰台[1]sup>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2]sup>,晉代衣冠成古丘[3]sup>。
三山半落青天外[4]sup>,二水中分白鷺洲[5]sup>。
總為浮雲能蔽日[6]sup>,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1]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鳳凰台:在今南京鳳台山。相傳南朝元嘉年間有三隻狀如孔雀的彩鳥集於山,人謂鳳凰,因築鳳凰台,山也因此得名。
[2]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於金陵。
[3]晉代:東晉南渡後即建都金陵。衣冠:指名門望族。古丘:指古墓、墳丘。
[4]三山:指金陵西南臨長江的三座山峰。
[5]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穿越金陵城而入長江,江中有白鷺洲,分水為二支。白鷺洲:長江中沙洲,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6]浮雲能蔽日:古詩文中多有以“浮雲蔽日”來作比喻,有的喻鄉關之念,《古詩十九首》中有“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語。有的喻奸邪之蔽賢良,漢陸賈《新語·慎微篇》:“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有的喻未得帝王垂幸,《載記》:“秦苻堅幸慕容垂夫人,宦者趙整歌雲:不見雀來入燕室,但見浮雲蔽白日。”李白此詩用何意,曆代說法紛紜。
●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1]sup>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2]sup>,二陵風雨自東來[3]sup>。
關門令尹誰能識[4]sup>,河上仙翁去不回[5]sup>。
且欲近尋彭澤宰[6]sup>,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釋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古時有登高賞菊之舊俗。望仙台:漢文帝所築,在今陝西陝縣。劉明府:其人不詳。明府,縣令的尊稱。
[2]三晉:戰國時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分,後稱此三國為三晉,地屬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地區。
[3]二陵:崤山的南陵北陵合稱二陵,在今河南洛寧縣北。
[4]關門令尹:此即指尹喜,為函穀關掌關門的官吏。據說老子至關,關尹子(尹喜)留他著書,成《道德經》授之。後關尹子也隨他而去。
[5]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晉人葛洪把他寫入《神仙傳》中。
[6]彭澤宰:指陶淵明。他曾任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掛冠而去。此處指劉明府。
● 送魏萬之京[1]sup>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2]sup>,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3]sup>。
關城曙色催寒近[4]sup>,禦苑砧聲向晚多[5]sup>。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6]sup>。
注釋
[1]魏萬:又叫魏顥,天寶、大曆年間詩人,隱居王屋山。之:往。
[2]遊子:指魏萬。
[3]客中:客遊四方途中。
[4]關城:指潼關城。
[5]禦苑:皇家宮苑,此指長安城。砧聲:搗衣聲。
[6]“莫見”二句:不要因為長安城是行樂之地,就讓歲月白白浪費掉。
● 登金陵鳳凰台[1]sup>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2]sup>,晉代衣冠成古丘[3]sup>。
三山半落青天外[4]sup>,二水中分白鷺洲[5]sup>。
總為浮雲能蔽日[6]sup>,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1]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鳳凰台:在今南京鳳台山。相傳南朝元嘉年間有三隻狀如孔雀的彩鳥集於山,人謂鳳凰,因築鳳凰台,山也因此得名。
[2]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於金陵。
[3]晉代:東晉南渡後即建都金陵。衣冠:指名門望族。古丘:指古墓、墳丘。
[4]三山:指金陵西南臨長江的三座山峰。
[5]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穿越金陵城而入長江,江中有白鷺洲,分水為二支。白鷺洲:長江中沙洲,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6]浮雲能蔽日:古詩文中多有以“浮雲蔽日”來作比喻,有的喻鄉關之念,《古詩十九首》中有“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語。有的喻奸邪之蔽賢良,漢陸賈《新語·慎微篇》:“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有的喻未得帝王垂幸,《載記》:“秦苻堅幸慕容垂夫人,宦者趙整歌雲:不見雀來入燕室,但見浮雲蔽白日。”李白此詩用何意,曆代說法紛紜。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1]sup>
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2]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