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紀(2 / 3)

注釋

[1]真:根本,實質。

[2]土苴:渣滓,表示微賤的東西。土,指瓦礫。苴,指草薊。

[3]徇:猶隨也。

[4]之:往。

凡聖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1]sup>,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2]sup>。夫生豈特隋侯珠之重也哉[3]sup>?

注釋

[1]隋侯之珠:傳說中隋侯有一顆珍貴的明珠。仞:古時表示長度的單位。

[2]重:指隋侯珠。要:得,追求。輕:指雀。

[3]特:隻。

子華子曰[1]sup>:『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故所謂尊生者,全生之謂。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2]sup>。所謂虧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虧生則於其尊之者薄矣。其虧彌甚者也,其尊彌薄[3]sup>。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複其未生也。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而迫生非獨不義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聞所惡,不若無聞;目見所惡,不若無見。故雷則掩耳,電則掩目,此其比也[4]sup>。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惡,而必不得免[5]sup>,不若無有所以知。無有所以知者,死之謂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謂也;嗜酒者,非敗酒之謂也[6]sup>;尊生者,非迫生之謂也。

注釋

[1]子華子:古代體道之人,傳說為戰國魏人。

[2]六欲:意思是生死及耳目口鼻的欲望。

[3]彌:益,更。

[4]比:相似,相像。

[5]而:如果。

[6]敗:腐敗。

◎ 情欲

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欲有情[1]sup>,情有節[2]sup>。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聲[3]sup>,目之欲五色[4]sup>,口之欲五味[5]sup>,情也。此三者,貴賤愚智賢不肖欲之若一,雖神農、黃帝,其與桀、紂同。聖人之所以異者,得其情也[6]sup>。由貴生動則得其情矣[7]sup>,不由貴生動則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

注釋

[1]情:實質,指欲念的實質內容。《荀子·正名》言:“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

[2]節:適度,適量。

[3]五聲:指宮、商、角、徵、羽五音。

[4]五色:指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

[5]五味:指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

[6]“聖人之所以異者”兩句:意思是聖人由貴生出發,所以在欲念的滿足上有所節製,從而得到合理的限度。

[7]由貴生動:意指由貴生的準則出發,作為衡量的標準。

俗主虧情[1]sup>,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2]sup>,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3]sup>,筋骨沈滯[4]sup>,血脈壅塞,九竅寥寥[5]sup>,曲失其宜[6]sup>,雖有彭祖[7]sup>,猶不能為也。其於物也,不可得之為欲,不可足之為求,大失生本。民人怨謗,又樹大讎;意氣易動,蹺然不固[8]sup>;矜勢好智,中欺詐;德義之緩,邪利之急。身以困窮,雖後悔之,尚將奚及[9]sup>?巧佞之近,端直之遠[10]sup>,國家大危,悔前之過,猶不可反。聞言而驚,不得所由。百病怒起,亂難時至。以此君人,為身大憂。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1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