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晦:每月的最後一天。這裏指甲午是晦日。
[2]壓:逼近,緊靠著。陳:同“陣”,即排列陣勢。楚軍逼近晉軍營壘布陣,則晉軍布陣的地方必然狹窄,不利於作戰,所以下文說“軍吏患之”。
[3]患之:擔心無法擺開陣勢。
[4]範匄(ɡài):範文子士燮(xiè)之子,又稱範宣子。趨進:小步快走向前,以示禮敬,乃卑者見尊者之禮。
[5]塞:填。夷:平。竈(zào):同“灶”。屯軍必鑿井結灶以自給,因楚軍壓營列陣,晉軍戰地迫狹,故塞井夷灶,辟出戰地。
[6]軍:指軍隊的宿營地。疏行(hánɡ)首:古人作戰,行列欲其疏闊。疏,疏闊。行首,行道,指陣前的行道。
[7]天所授:這裏指晉、楚的條件是一樣的。
[8]輕窕(tiǎo):即輕佻,指士卒輕浮急躁。
[9]固壘:加固營壘。
[10]三日必退:楚軍僅靠一時銳氣,故欒書說先不與戰。
[11]間:讀去聲,間隙,空子,指弱點。
[12]二卿:指令尹子重(左師將)和司馬子反(中軍將)。相惡:不和。故戰敗後子重逼迫子反自殺。此一間。
[13]王卒以舊:楚王的親兵用的是舊家子弟,不必精良。此二間。以,用。
[14]鄭陳而不整:跟楚軍一起作戰的鄭軍雖有陣勢,卻不整齊嚴肅。此三間。
[15]蠻軍而不陳:指楚國帶來的南方蠻夷少數民族軍隊,不列陣。此四間。
[16]陳不違晦:楚軍結陣不避晦日。此日為月終,古人認為不宜布陣作戰。此五間。
[17]在陳而囂:士兵在陣中喧嘩吵鬧,無紀律,不嚴肅。囂,喧嘩。
[18]合而加囂:陣合應靜,而楚軍更加喧嘩。此六間。合,陣合。
[19]以犯天忌:指晦日布陣。以,並列連詞,相當於“又”。
楚子登巢車[1]sup>,以望晉軍。子重使大宰伯州犂侍於王後[2]sup>。王曰:『騁而左右[3]sup>,何也?』曰:『召軍吏也。』『皆聚於中軍矣。』曰:『合謀也。』『張幕矣。』曰:『虔卜於先君也[4]sup>。』『徹幕矣[5]sup>。』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6]sup>』曰:『將塞井夷竈而為行也[7]sup>。』『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8]sup>。』曰:『聽誓也。』『戰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戰禱也。』伯州犂以公卒告王。苗賁皇在晉侯之側[9]sup>,亦以王卒告。皆曰[10]sup>:『國士在[11]sup>,且厚[12]sup>,不可當也[13]sup>。』苗賁皇言於晉侯曰:『楚之良[14]sup>,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於王卒[15]sup>,必大敗之。』公筮之[16]sup>,史曰[17]sup>:『吉。其卦遇』複[18]sup>『,曰[19]sup>:』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20]sup>『國蹙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
注釋
[1]晦:每月的最後一天。這裏指甲午是晦日。
[2]壓:逼近,緊靠著。陳:同“陣”,即排列陣勢。楚軍逼近晉軍營壘布陣,則晉軍布陣的地方必然狹窄,不利於作戰,所以下文說“軍吏患之”。
[3]患之:擔心無法擺開陣勢。
[4]範匄(ɡài):範文子士燮(xiè)之子,又稱範宣子。趨進:小步快走向前,以示禮敬,乃卑者見尊者之禮。
[5]塞:填。夷:平。竈(zào):同“灶”。屯軍必鑿井結灶以自給,因楚軍壓營列陣,晉軍戰地迫狹,故塞井夷灶,辟出戰地。
[6]軍:指軍隊的宿營地。疏行(hánɡ)首:古人作戰,行列欲其疏闊。疏,疏闊。行首,行道,指陣前的行道。
[7]天所授:這裏指晉、楚的條件是一樣的。
[8]輕窕(tiǎo):即輕佻,指士卒輕浮急躁。
[9]固壘:加固營壘。
[10]三日必退:楚軍僅靠一時銳氣,故欒書說先不與戰。
[11]間:讀去聲,間隙,空子,指弱點。
[12]二卿:指令尹子重(左師將)和司馬子反(中軍將)。相惡:不和。故戰敗後子重逼迫子反自殺。此一間。
[13]王卒以舊:楚王的親兵用的是舊家子弟,不必精良。此二間。以,用。
[14]鄭陳而不整:跟楚軍一起作戰的鄭軍雖有陣勢,卻不整齊嚴肅。此三間。
[15]蠻軍而不陳:指楚國帶來的南方蠻夷少數民族軍隊,不列陣。此四間。
[16]陳不違晦:楚軍結陣不避晦日。此日為月終,古人認為不宜布陣作戰。此五間。
[17]在陳而囂:士兵在陣中喧嘩吵鬧,無紀律,不嚴肅。囂,喧嘩。
[18]合而加囂:陣合應靜,而楚軍更加喧嘩。此六間。合,陣合。
[19]以犯天忌:指晦日布陣。以,並列連詞,相當於“又”。
楚子登巢車[1]sup>,以望晉軍。子重使大宰伯州犂侍於王後[2]sup>。王曰:『騁而左右[3]sup>,何也?』曰:『召軍吏也。』『皆聚於中軍矣。』曰:『合謀也。』『張幕矣。』曰:『虔卜於先君也[4]sup>。』『徹幕矣[5]sup>。』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6]sup>』曰:『將塞井夷竈而為行也[7]sup>。』『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8]sup>。』曰:『聽誓也。』『戰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戰禱也。』伯州犂以公卒告王。苗賁皇在晉侯之側[9]sup>,亦以王卒告。皆曰[10]sup>:『國士在[11]sup>,且厚[12]sup>,不可當也[13]sup>。』苗賁皇言於晉侯曰:『楚之良[14]sup>,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於王卒[15]sup>,必大敗之。』公筮之[16]sup>,史曰[17]sup>:『吉。其卦遇』複[18]sup>『,曰[19]sup>:』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20]sup>『國蹙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
注釋
[1]楚子:指楚共王。巢車:或作轈車,高如鳥巢用以瞭望敵情的兵車。
[2]大宰:官名。伯州犂:晉國大夫伯宗之子。魯成公十五年(前五七六年),伯宗因郤氏進讒言而被殺,於是伯州犂逃到楚國當了太宰。因為他了解晉國軍情,所以子重讓他在楚共王身後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