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騁而左右:晉軍兵車向左右兩方馳騁。
[4]虔:誠。卜:用龜甲、獸骨占卜。古代行軍,必將先君主位載於車上同行。此乃在先君主位前誠心問卜。
[5]徹:同“撤”,撤除。
[6]“甚囂”二句:晉軍很喧嘩,塵土上揚。即晉軍開始列陣,所以塵土飛揚。
[7]為行(hánɡ):以為行列,即布陣。
[8]左右:古代兵車,隻有元帥之車元帥在中,禦者在左。一般兵車,禦者在中,將帥在左。此左右,當指一般兵車的將帥與車右。下:跳下兵車。指全軍除晉侯、範文子及各車禦手外,都跳下戰車聽誓。
[9]苗賁(bēn)皇:楚國令尹鬬椒之子。宣公四年(前六〇五年)逃到晉國。此人熟悉楚國情況,故在晉侯之側,亦以楚王之軍情告晉侯。
[10]皆:指晉侯之左右。
[11]國士:指伯州犂。
[12]厚:眾多。
[13]當:抵擋。
[14]良:精兵。
[15]三軍:當作四軍,指上、中、下、新四軍。萃(cuì):草木叢生之義。這裏指群英會集。
[16]筮(shì):用蓍(shī)草占卜。
[17]史:掌管占卜的官員。
[18]複:《周易》卦名,坤在上,震在下。
[19]曰:以下是繇辭。
[20]“南國蹙”三句:這三句是卜者對卦者的解說。南國,指楚國。蹙(cù),局迫。蹙、目押韻。元王,元首,指楚共王。厥,其,借作第三人稱代詞。
有淖於前[1]sup>,乃皆左右相違於淖[2]sup>。步毅禦晉厲公[3]sup>,欒針為右[4]sup>。彭名禦楚共王,潘黨為右。石首禦鄭成公,唐苟為右[5]sup>。欒、範以其族夾公行,陷於淖。欒書將載晉侯,曰:『書退[6]sup>!國有大任[7]sup>,焉得專之[8]sup>?且侵官[9]sup>,冒也[10]sup>;失官,慢也[11]sup>;離局[12]sup>,奸也[13]sup>。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於淖[14]sup>。
注釋
[1]淖(nào):泥沼。這裏指晉軍營壘前有泥沼。
[2]左右相違於淖:晉軍或左或右避開泥沼而行。違,避開。
[3]步毅:郤毅,郤至之弟。
[4]欒針:欒書之子。
[5]彭名、潘黨、石首、唐苟:前兩位是楚國大夫,後兩位是鄭國大夫。
[6]書退:欒針使其父退後。依當時之禮,在國君麵前,群臣之間,皆直呼其名,欒針於其父亦直呼其名。
[7]大任:大事。
[8]專之:指欒書既當大任(元帥),又安得專命,複為戎禦。
[9]官:職權,職守。
[10]冒:冒犯,指侵犯他人職權。
[11]失官,慢:若載晉侯於身為元帥之車,己為戎禦,是拋棄職責,這是忽慢。
[12]局:部屬,指自己的部下。
[13]奸:拋棄自己職責,必離開部屬,這是奸。奸,亂。
[14]掀:舉出。
癸巳[1]sup>,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2]sup>,徹七劄焉[3]sup>。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於戰?』王怒曰:『大辱國[4]sup>!詰朝,爾射死藝[5]sup>!』呂錡夢射月[6]sup>,中之,退入於泥[7]sup>。占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8]sup>,必楚王也[9]sup>。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10]sup>。』及戰,射共王,中目。王召養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11]sup>。以一矢複命。
注釋
[1]癸巳:二十九日,甲午前一天,此補敘前一日事。
[2]潘尫(wānɡ)之黨:即潘尫之子潘黨。當時習慣,有同名者,特舉其父以資區別。養由基:楚國大夫,善射。蹲甲:把鎧甲堆起來。蹲,聚。
[3]徹:穿透。七劄:革甲內外厚薄複迭七層,當時革甲一般皆七層。劄,本指簡冊的小木片,這裏指甲片。
[4]大辱國:真丟人。當時口頭罵人俗語。責備兩人因此誇口,不尚智謀而誇言射藝。
[5]詰朝:明早。
[6]呂錡(qí):呂相之父,廚武子魏錡。
[7]退入於泥:自己往後退,陷進泥裏。
[8]“姬姓”四句:日月有內外之意。當時以姬姓為內為尊,為“日”,異姓為外為卑,故為“月”。晉為姬姓,屬同姓;楚為熊姓,屬異姓。
[9]必楚王也:呂錡夢見射中月亮,這一定是射中楚王。
[10]必死:因為人死要埋入地下,所以以“入於泥”為死之象。
[11]項:頸項。伏弢(tāo):伏在弓套上死去。弢,弓套。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1]sup>。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2]sup>,曰:『方事之殷也[3]sup>,有韎韋之跗注[4]sup>,君子也。識見不穀而趨[5]sup>,無乃傷乎[6]sup>?』郤至見客[7]sup>,免冑承命[8]sup>,曰:『君之外臣至從寡君之戎事[9]sup>,以君之靈[10]sup>,間蒙甲冑[11]sup>,不敢拜命[12]sup>。敢告不寧,君命之辱[13]sup>。為事之故,敢肅使者[14]sup>!』三肅使者而退。
注釋
[1]免冑:除去頭盔。趨風:當時習語。快步向前,趨走如風,以示敬意。
[2]工尹:官名。襄:其名。問:問候,問好。古代問好,必致送禮物以表示情意。
[3]方:正當,正值。事:指戰事。殷:盛。這裏指猛烈。
[4]“有韎韋”句:韎(mèi),黃赤色。韋,柔牛皮。跗(fū),腳背。注,屬。跗注是當時軍服,如今之褲,長至腳背。一說韎韋之跗注是淺紅色柔牛皮所製軍衣。
[5]識:通“適”,時間副詞,剛才。不穀:此楚共王派遣工尹襄向郤至問訊時語。
[6]無乃:表示測度委婉的語氣,相當於“恐怕是”。
[7]客:即工尹襄。
[8]承命:承受楚王的問候。
[9]至:郤至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