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祁奚舉賢
襄公三年(前五七〇年)
祁奚請老[1]sup>,晉侯問嗣焉[2]sup>。稱解狐[3]sup>,其讎也[4]sup>。將立之而卒[5]sup>。又問焉。對曰:『午也可[6]sup>。』於是羊舌職死矣[7]sup>,晉侯曰:『孰可以代之[8]sup>?』對曰:『赤也可[9]sup>。』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10]sup>。
注釋
[1]祁奚:高梁伯之子,字黃羊。祁是晉邑,故城在今山西祁縣東南。請老:求致仕,即告老、退休。祁奚此時為中軍尉。
[2]晉侯:指晉悼公。嗣:指繼任人。
[3]稱:舉薦。解狐:晉國的大臣,解揚族人,食邑於解,以邑為氏。
[4]讎:同“仇”。
[5]立:任命。
[6]午:祁午,祁奚之子。
[7]羊舌職:晉國的大臣,當時任中軍佐,姓羊舌,名職。
[8]孰:誰。代:接代,繼任。
[9]赤:羊舌赤,字伯華,羊舌職之子。
[10]佐之:輔佐他。這裏指擔當中軍佐。
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1]sup>。稱其讎,不為諂[2]sup>;立其子,不為比[3]sup>;舉其偏[4]sup>,不為黨[5]sup>。《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6]sup>』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7]sup>,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詩》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8]sup>』祁奚有焉。
注釋
[1]君子:《呂氏春秋·去私》雲:“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或以為此“君子”即孔子。但叔向早說過“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襄公二十一年)。於是:即“於是乎”,與“遂”、“乃”之意相當。舉:推薦。善:賢能的人。
[2]諂():諂媚,討好。
[3]比(bì):為私利而勾結。
[4]偏:佐,副職,部屬。
[5]黨:阿附。
[6]“無偏”二句:見於《尚書·洪範》。王道,理想中的政治。蕩蕩,平坦廣大的樣子。這裏指公正無私。
[7]一官:中軍尉。三物:三事,指得舉、得位、得官。
[8]“惟其”二句:出自《詩經·小雅·裳裳者華》。有、似,古音同在之部,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