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淵:深。指其聲深遠。
[9]康叔:周公之弟,衛國開國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孫。衛武公時,遭幽王褒姒之難,故有憂患。但武公曾領兵助周平戎,故不困頓。
[10]《王》:即《王風》,是東周雒邑王城的樂曲。
[11]思而不懼:宗周隕滅,故憂思;猶有先王之遺風,故不懼。
[12]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13]細:瑣碎。指歌辭所言多男女間瑣碎之事,少關政治。已:太。
[14]民弗堪:風化如此,政情可見,故民不能忍受。
[15]是其先亡:鄭亡於前三七六年,即周安王二十六年。
[16]泱泱:氣魄宏大。
[17]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之表率。表,表率。
[18]大公:太公,指齊國開國國君呂尚,即薑太公。
[19]豳(bīn):西周舊國,公劉所都,在今陝西彬縣東北二十餘裏。
[20]蕩:博大的樣子。
[21]淫:過度。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征。
[22]夏聲:西方之聲。夏,古指西方為夏。
[23]夏:大。
[24]魏:諸侯國名,在今山西芮縣北。
[25]渢渢(fēnɡ fēnɡ):浮泛輕飄。
[26]大:粗。婉:婉約。
[27]險:艱險不平。易:平易。指樂曲的變化。
[28]唐:在今山西太原。晉國開國國君叔虞初封於唐。
[29]陶唐氏:指帝堯。晉國是陶唐氏舊地。堯本封陶,後徙於唐,則唐舊為堯都。
[30]令德之後:美德者的後代,指陶唐氏的後代。
[31]陳:國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陽。
[32]鄶(kuài):亦作“檜”。在今河南鄭州南,被鄭武公所滅。無譏:不複譏評,因其微小。
[33]《小雅》:指《詩經·小雅》中的詩歌。
[34]思而不貳:思文、武之德而無背叛之心。
[35]先王:指周代的文、武、成、康諸王。
[36]《大雅》:指《詩經·大雅》中的詩歌。
[37]熙熙:和樂的狀態。
[38]曲而有直體:指其樂聲有抑揚頓挫高下之妙,而主調則平直。
[39]《頌》:指《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以其成功告於神明。
[40]“直而”四句:直,正直。倨,傲慢。曲而不屈,能委曲而不屈折。偪,同“逼”,侵迫。攜,攜貳,有二心。
[41]“遷而”四句:遷,變遷。淫,邪亂。複,反複往來。厭,厭倦。荒,過度。
[42]用而不匱:其德宏大,故使用不匱乏。
[43]廣而不宣:心寬廣而不自顯。宣,顯露。
[44]施:施惠。
[45]處:不動。底:停滯。
[46]行而不流:行動而不流蕩。
[47]五聲:指宮、商、角(jué)、徴(zhǐ)、羽。和:和諧。
[48]八風平:指樂曲協調。八風,八方之風。平,協調。
[8]淵:深。指其聲深遠。
[9]康叔:周公之弟,衛國開國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孫。衛武公時,遭幽王褒姒之難,故有憂患。但武公曾領兵助周平戎,故不困頓。
[10]《王》:即《王風》,是東周雒邑王城的樂曲。
[11]思而不懼:宗周隕滅,故憂思;猶有先王之遺風,故不懼。
[12]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13]細:瑣碎。指歌辭所言多男女間瑣碎之事,少關政治。已:太。
[14]民弗堪:風化如此,政情可見,故民不能忍受。
[15]是其先亡:鄭亡於前三七六年,即周安王二十六年。
[16]泱泱:氣魄宏大。
[17]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之表率。表,表率。
[18]大公:太公,指齊國開國國君呂尚,即薑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