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和人情冷暖(2 / 3)

第三支曲,暗示西門府將不斷地唱驪歌。劉太監連點兩支曲都被周守備否決,薛太監毛遂自薦出來點第三支曲:“你叫他二人上來。等我分付他。你記的《普天樂》‘想人生最苦是離別’?”出來否決的還是武官,夏提刑大笑道:“老太監,此是離別之詞,越發使不的。”薛太監點的曲子預示:盛筵必散,離別在前,先是西門慶跟愛子官哥兒、愛妾李瓶兒離別,接著西門慶跟官位、財寶、妻妾、內寵外寵離別,以三十三歲生命撒手人寰。

兩位老太監點三支不祥之曲,都唱不得,最後由夏提刑點支《三十腔》了事。老太監似乎非給西門慶添堵不可,第二天薛太監點了出《韓湘子升仙記》唱,“又為西門死後無依作映”(張竹坡語)。

3.俗曲高手潘金蓮

潘金蓮是俗曲高手,不僅會唱,還會用俗曲傳情,用俗曲害人。

西門慶在跟潘金蓮私通階段就發現潘金蓮彈唱比粉頭還出色。

武大被害後,西門慶和潘金蓮肆無忌憚地在武大家鬼混。有一天,西門慶看見潘金蓮壁上掛著琵琶,說:“好歹彈個曲兒我下酒。”

“好歹”二字很傳神。西門慶本不指望潘金蓮彈多好,更想不到她居然會唱,隻不過出於逛妓院習慣:粉頭陪酒得伴奏取樂,故要求潘金蓮彈曲。“西門慶一麵取下琵琶來,摟婦人在懷,看他放在膝兒上,輕舒玉筍,款弄冰弦,慢慢彈著……”

潘金蓮不僅會彈會唱,還會即景選曲,唱的是想念盼望情人之曲。張竹坡評:“此曲何故唱來?而唱曲又何必此曲?”潘金蓮曾在高級武官家受過專門彈唱訓練,又靈心慧性,她抓住機會,用他人詞曲“懶梳妝”、“燒夜香”表達對西門慶的思念和依戀。

潘金蓮彈唱,令西門慶意外地從 “良家女子”享受到勾欄風情,從尋常通奸享受到柔情蜜意,“歡喜得沒人腳處”,對潘金蓮又是親吻又是誇讚:“就是小人在勾欄,三街兩巷相交唱的,也沒你這手好彈唱!”拿潘金蓮跟妓女比,對西門慶來說算吹捧和抬舉了。

《金瓶梅》寫潘金蓮再次彈琵琶唱曲,已非常淒涼。李瓶兒生子後,潘金蓮失寵。潘金蓮“雪夜弄琵琶”,將一夫一妻多妾製下的家庭矛盾寫透了,將女性苦悶、掙紮寫活了。西門慶到處尋花問柳,潘金蓮隻能盼望他臨幸,“每日翡翠嫋寒,芙蓉帳冷”,雪夜還把房門開著等西門慶,聽到房簷上鐵馬兒響,以為西門慶敲門,趕春梅去瞧,想把西門慶“劫持”到自己房間,結果不是,隻好銀燈高點,悲切地彈著琵琶唱:“聽風聲潦亮,雪灑窗寮,任冰花片片飄。……這煩惱何日是了?……誤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來沒下稍。”西門慶從外邊吃酒回來,“徑往李瓶兒房”看兒子,跟李瓶兒吃酒。潘金蓮一人坐床上,懷抱琵琶,桌上燈昏燭暗,要睡,擔心西門慶來,不睡,又噸又冷,正百無聊賴,春梅告訴:西門慶早就回來了,跟李瓶兒吃酒呢!潘金蓮聽了, “如同心上戳上幾把刀子一般”,把琵琶“放得高高的”——應是把音調得高高的——故意讓西門慶聽到,再次唱“你撇得人,有上稍來沒下稍”。

潘金蓮雪夜弄琵琶,因為她“臉酸”,李瓶兒與人為善,把西門慶“出讓”到她的房間。但潘金蓮不管弄多少次琵琶,永遠改變不了西門慶朝三暮四。前人分析“潘金蓮雪夜弄琵琶”寫出“妒婦之苦”,這是站在男性立場看問題。潘金蓮之苦,是封建社會蓄奴製女人之苦,是男權社會中的女性悲劇。如果潘金蓮得寵,那就意味著其他女人失寵。西門府女人,不管嫡妻還是小妾,都得經常感受被冷落之苦,潘金蓮不過通過俗曲表現得藝術一些、褐烈一些而已。

3.俗曲上的雞爭鵝鬥

西門府演奏什麼曲子,頗為講究,特別當潘金蓮插手時。潘金蓮和西門府其他女人、和西門慶用俗曲過招,煞是好看。

西門慶滯留妓院,吳月娘雪夜燒香求菩薩保佑夫君,感動了西門慶,數月不說話的夫婦和好了。第二天,孟玉樓和潘金蓮安排宴會祝賀。此時,西門慶已有自家樂隊,春梅和玉簫成了演藝界人士,她們在宴席上唱支《南石榴花·佳期重會》。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李瓶兒,聽了就聽了,頗懂流行音樂的西門慶卻聽出門道,問:誰叫她們唱這支曲?玉簫回答:“五娘分付唱來。”西門慶看著潘金蓮說:“你這小淫婦,單管胡枝扯葉的。”話外之音是:“你這個壞包,你借俗曲嘲笑月娘,她不懂,我可是聽懂啦。”潘金蓮畢竟是潘金蓮,這個蛇蠍般女人在公眾場麵,在宴席之上,用一支唯有西門慶能聽懂的曲子,既羞辱吳月娘,又向西門慶暗送秋波。玄機就藏在(佳期重會》的歌詞裏:

佳期重會,約定在今宵。人靜悄,月兒高,傳情休把外窗敲。輕輕的 擺動花梢,見紗窗影搖,那時節,方信才郎到,又何須蝶使蜂媒,早成就鳳友駕交。

潘金蓮點這支歌詞等於當眾遞信給西門慶:“哥兒,你甭信上房的那套雪夜燒香把戲,那都是故意演給你這個傻帽兒看的!”

第二天晚上,西門慶在孟玉樓跟前揭開啞謎:‘他(潘金蓮)說吳家的不是正經相會,是私下相會,恰似燒夜香,有心等著我一般。”

潘金蓮為什麼能格外得寵?除了床上功夫外,日常生活中對西門慶事事關心、用心、“知心”,包括借俗曲當眾調情,是重要因素。潘金蓮和西門慶是在智商和情商上旗鼓相當的一對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