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失敗就是成功(1 / 2)

修行有很多種。

當今修行指的卻隻是文道武道兩種主流。

武道修士有門檻,最基礎的便是根骨和經脈。若是這兩樣不行的話,那就證明你不適合修行武道,基本上斷了你修行武道的念頭。

文道卻沒有任何的門檻。

因為文道靠的主要是腦子。你腦子好記性好便可以溝通天地,讓天地承認你的命格,從而吸收才氣,成為一名文道修士。

文道的入門其實挺簡單的,隻要頓悟,或者從小的培養便可以輕鬆入門,這也是數千年前,文道昌盛的原因,因為沒那麼多的規矩。

即便你天生因為某些原因吸收不到才氣,從而不能修行文道,但隻要你的腦子足夠的天才,頓悟力足夠的強,被外在原因阻塞的情況也是可以通過外物破除的,同樣也能達到修行文道的目的。

但文道總結,若是一個人在十五-三十歲之間還沒能吸收才氣入門,他今後即便能成為文道修士,成就也不會太高。

若是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後還沒能吸收才氣,有百分九十的可能,這個人終生都不會進入文道了。

第一個總結是在考慮積累,畢竟娃娃要從小抓起,從小到大這個過程,積累的越深厚,對之後的文道之路發展的便越迅速。

十五之前正是少年們最從擅思考,喜新鮮事物的時候,沒有煩惱,一心一意的鑽研文道,十五之後便有了諸多煩惱,諸多外在情況,如此一來,很可能會被這些情況讓自己的文道分心。

至於三十歲還沒能頓悟入門,這樣的人即便在日後成為了修行者,成就也絕對不會很高,很可能這一生都止步於此。

這是常規的情況,但不是沒有特殊的情況。

大器晚成者在文道中也大有人在,甚至傳聞最廣泛的廣陵君便是大器晚成者的最佳代表,因為他是五十歲才進入的文道一途,年過半百的他,在之後的十年內修為猛增,在八十歲時成就一代大儒。

但特殊情況畢竟特殊,文道中也是很少見的。

對於第二道辯證題,眾人都一致的認為故事中的人不會成功。

“故事中,他從小便遇到了文道修行者,而修行者也看出了他資質愚鈍,此生不能修行,雖好心的留下了一本心得,但顧所周知,就算是蠢的無可救藥的人在一本經驗無數的心得幫助下,也不至於用四十年的時間還不能摸到門路,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人不僅僅是蠢的無可救藥,更說明他命注定不能修行文道。”蠢絕對不會蠢到這種程度。

文道中,對於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一種說法,不是他們蠢的要死,而是命中注定,他們的命格不適合修行文道,這類人有很多很多。

所以主人公毫無疑問就是命中注定不能修行文道的人。

在眾多名師的思維中,這類人必然會失敗。

蕭然皺了皺眉,直覺告訴他這麼簡單的問題絕對不會有任何辯證的價值。

成功還是失敗?

明顯失敗的辯證之題就沒有必要了,可成功在哪呢?

他想不明白。

方拓也想不明白。

很多名師也都想不明白,走到這裏,淘汰了眾多名師,剩下的他們是真的想不透這道題的辯證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