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過度焦慮的人,他們追求的確定是網絡和媒體告訴他們的宏觀趨勢。美聯儲加息是確定的,A股上漲是確定的,但這和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有很多行業是逆潮流的,經濟越不好就越繁榮。比如教育行業,經濟蕭條了,人們都想花時間提升自己;比如保險行業,社會越不穩定,保險行業就發展得越好。即使股市不太景氣,也有一些逆市上揚的績優股和藍籌股。那些真正有眼光的投資人都不太在意宏觀趨勢,他們總能找到那些大家都不看好的價值窪地,從中獲取利潤。
再看那些學到知識癱瘓的人,他們追求的確定是他們的舒適區。在學知識的過程中,他們慢慢進入了舒適區。對他們來說,學習的過程其實很舒服,但它不是結果導向,而是過程導向。
他們想要追求的成功,真的和這些知識有關係麼?我看也未必。就像我們這代人學英語,光背單詞不一定管用。要想說好英語,就要多開口多說。
最後一種人,看著好像是在追求確定性。但其實呢?他們追求的也是一種確定的格局:一個紅彤彤的新世界。
就像電影裏經常出現的套路:主人公本來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在機緣巧合之下,經過一組蒙太奇的畫麵,這個人抓住機遇,順利融資、賺錢、上市,最終成為了富豪,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但是,這畢竟是電影啊,現實生活往往不會如此簡單和順利。白日夢想家們追求的確定是一組電影蒙太奇,中間環節被他們刻意忽略,隻留下那些成功與榮耀的瞬間——走紅毯、環遊世界、上市敲鍾、被記者圍堵……至於中間的關鍵過程,他們並不在乎。他們眼裏看到的隻是J. K.羅琳以前失業在家,現在她比英國女王還有錢;成龍大哥之前送過盒飯,現在是國際巨星;李安失業在家帶孩子,現在是好萊塢大導演;比爾·蓋茨輟學創業,後來成了世界首富。
幾年前,我在羅輯思維做策劃的時候,有人在微博後台給我留言:老師,我看了你寫的節目,現在已經輟學了,請問我該做什麼呢?
如果你去問一個每天夢想著當電影明星的人,他們知道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都是怎麼考的嗎?考試都有什麼科目?學校都有哪些專業?哪個一線明星是這個專業出來的?今天的當紅明星裏,有幾個是中戲旁邊的速成班出來的?
再比如,這些明星每天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是夏威夷海濱、紅地毯這些故意讓我們看到的,還是每天在苦哈哈地求著製片人、出品人讓自己演主角?還是每天催著公司結算演出費用?
這些白日夢想家其實也就是夢想一下而已,如果被逼問急了,他們就換一個夢想,繼續去用下一個夢想麻醉自己。
傳記文學和成功類書籍特別容易給人一種幻覺——成功來自於堅持,或者來自於夢想和規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
那些過度焦慮的人,他們追求的確定是網絡和媒體告訴他們的宏觀趨勢。美聯儲加息是確定的,A股上漲是確定的,但這和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有很多行業是逆潮流的,經濟越不好就越繁榮。比如教育行業,經濟蕭條了,人們都想花時間提升自己;比如保險行業,社會越不穩定,保險行業就發展得越好。即使股市不太景氣,也有一些逆市上揚的績優股和藍籌股。那些真正有眼光的投資人都不太在意宏觀趨勢,他們總能找到那些大家都不看好的價值窪地,從中獲取利潤。
再看那些學到知識癱瘓的人,他們追求的確定是他們的舒適區。在學知識的過程中,他們慢慢進入了舒適區。對他們來說,學習的過程其實很舒服,但它不是結果導向,而是過程導向。
他們想要追求的成功,真的和這些知識有關係麼?我看也未必。就像我們這代人學英語,光背單詞不一定管用。要想說好英語,就要多開口多說。
最後一種人,看著好像是在追求確定性。但其實呢?他們追求的也是一種確定的格局:一個紅彤彤的新世界。
就像電影裏經常出現的套路:主人公本來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在機緣巧合之下,經過一組蒙太奇的畫麵,這個人抓住機遇,順利融資、賺錢、上市,最終成為了富豪,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但是,這畢竟是電影啊,現實生活往往不會如此簡單和順利。白日夢想家們追求的確定是一組電影蒙太奇,中間環節被他們刻意忽略,隻留下那些成功與榮耀的瞬間——走紅毯、環遊世界、上市敲鍾、被記者圍堵……至於中間的關鍵過程,他們並不在乎。他們眼裏看到的隻是J. K.羅琳以前失業在家,現在她比英國女王還有錢;成龍大哥之前送過盒飯,現在是國際巨星;李安失業在家帶孩子,現在是好萊塢大導演;比爾·蓋茨輟學創業,後來成了世界首富。
幾年前,我在羅輯思維做策劃的時候,有人在微博後台給我留言:老師,我看了你寫的節目,現在已經輟學了,請問我該做什麼呢?
如果你去問一個每天夢想著當電影明星的人,他們知道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都是怎麼考的嗎?考試都有什麼科目?學校都有哪些專業?哪個一線明星是這個專業出來的?今天的當紅明星裏,有幾個是中戲旁邊的速成班出來的?
再比如,這些明星每天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是夏威夷海濱、紅地毯這些故意讓我們看到的,還是每天在苦哈哈地求著製片人、出品人讓自己演主角?還是每天催著公司結算演出費用?
這些白日夢想家其實也就是夢想一下而已,如果被逼問急了,他們就換一個夢想,繼續去用下一個夢想麻醉自己。
傳記文學和成功類書籍特別容易給人一種幻覺——成功來自於堅持,或者來自於夢想和規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
閱讀傳記的時候,我特別喜歡注重細節或者描寫作者早年經曆比較多的自傳。因為我想知道在光鮮的外衣背後,到底有哪些我們平時看不到的東西。比如,比爾·蓋茨從輟學創業到成為世界首富,中間經曆了什麼人生轉折和重要抉擇?他遇到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讓他的人生不斷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