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打工經濟也不能夠完全丟棄。
冬季農業開發會之後,肉聯廠生豬收購的事宜,成為了市委市政府第一個關注的事情。
延平肉聯廠試生產的初期,每天能夠收購五百頭到八百頭生豬,而生產規模上去之後,每天能夠收購一千到一千五百頭生豬,年收購和屠宰生豬五十五萬到六十萬頭。
這已經是大型肉聯廠的標準。
延平肉聯廠屠宰的生豬,主要供應林豐市、宜都市以及南華市,當然,南華市的市場太過於巨大,廖凡民曾經做過調查和統計,南華市居民每天吃掉的生豬超過一萬五千頭,延平肉聯廠的生豬屠宰能力需要達到每年五百萬頭以上的規模,才能夠滿足南華市的需求,這在短時間之內是不大可能的。
也正是因為延平肉聯廠的生豬屠宰能力不是那麼大,才能夠擠進南華市,分的一杯羹。
宜都市所轄的縣市區,生豬收購的事宜,大都是小販子在做,因為宜都市沒有大型的肉聯廠,而林豐市延平肉聯廠開始生產之後,宜都市委市政府予以了強有力的支持,要求所轄的縣市區,動員百姓將生豬交給延平肉聯廠收購。
宜都市委市政府的態度是一方麵,老百姓主要看的還是收購價格。
這方麵,黃延平也明白,延平肉聯廠的生豬收購價格,完全按照市場價格來,而且全部都是現金兌付,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然黃延平更加歡迎那些肉販子將生豬運送到肉聯廠來,這些小販子賺取一定的差價,讓肉聯廠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從十一月中旬開始,開始生產的肉聯廠就變得異常忙碌了,每天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包括宜都市縣市區的小販子,都開始往肉聯廠運送生豬,肉聯廠派出去的收購員,也會走家串戶,收購生豬。
人家來交生豬的時間可不能夠限製,早上、中午、晚上、深夜、淩晨和半夜都會有人來,延平肉聯廠是做生意的,運送來的生豬,經過檢疫檢查之後,自然會收購。
一時間,肉聯廠成為整個林豐市最為熱鬧的地方,好在這裏屬於市郊,遠離了生活區,不會幹擾到百姓太多的生活,不過每天進出的車輛太多了,說絲毫沒有影響也是不可能的。
開業一個星期之後,廖凡民專程到了肉聯廠,看見了滿臉笑容的黃延平。
黃延平說生意好的他都沒有想到,試營業期間,每天屠宰的生豬已經超過一千頭,鮮肉的銷售速度非常快,供應了宜都市和林豐市,以及附近的山淩縣,就沒有剩下多少了,導致了加工豬肉成品的生產不足,不能夠開足馬力。
當然,接近年底,正是生豬銷售的旺季,和平時不一樣。
一個星期的時間下來,黃延平仔細計算過了,宰殺一頭生豬,刨除所有的開銷,包括需要繳納的稅收,純利潤在八十到一百元左右,也就是說肉聯廠屠宰生豬每天的利潤在八萬元到十萬元左右,如果生產能力達到了一千五百頭,純利潤可以達到十五萬,按照淡季和旺季的區別計算辦法,肉聯廠從屠宰和鮮肉銷售兩個環節,可以賺取到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的收入,這還沒有計算成品生產帶來的利潤。
肉聯廠如此大的利潤,這是黃延平絕對沒有想到的。
廖凡民很清醒,他告訴黃延平,不能夠這樣計算利潤,譬如說淡季,肉聯廠的鮮肉需要在凍庫儲存,而且目前的凍庫還沒有完全開啟,一旦開啟,開銷勢必增加,而且淡季的鮮肉,隻要銷往南華市等地,這樣勢必增加運輸等環節的開銷,這也會影響到鮮肉的價格。
所以肉聯廠每年從屠宰和鮮肉銷售方麵,能夠得到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的純利潤,就非常不錯了。
當然,有一點廖凡民沒有說,那就是市政府能夠從肉聯廠得到近兩千萬元的利稅,因為這些利稅都是在流通環節產生的,譬如說運輸、收購、屠宰和銷售等環節,有些錢不是從肉聯廠出來的,卻因為肉聯廠才能夠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