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番折騰,我的大學夢基本破滅了。不久,我調到一個新單位,在那裏擔任了政治教員兼圖書管理員。為了講課,我死背硬記了不少政治理論書;利用職務之便,讀了很多文藝方麵的書。八十年代初,在百無聊賴中,我開始學習文學創作,1981年發表了處女作。
1984年,當我已經不再幻想上大學時,大學的門,卻突然對我敞開了。那是個炎熱的夏天,我聽到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招生的消息。其時,報名工作早已結束,我在命運的指導下,拿著自己的作品,闖進了軍藝的大門。我的恩師徐懷中先生看了我的作品後對係裏的幹事劉毅然說:“這個學生,文化考試即使不及格我們也要了。”
又是命運引導著我,讓我的文化考試得了高分。1984年9月1日,我扛著背包,走進了大學的校門。
一九九七年十月
【百家在線】
相對於影視而言,長久以來小說文學的創作一直處於不景氣的狀態,不少文學青年甚至一流作家都紛紛投身到收效大、成名快的影視劇本創作中。作家圍著導演轉,筆尖跟著攝像機走,成為一種現象。
作家莫言卻提出了一個觀點:小說家不應該跟在導演屁股後邊轉,他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也就是說,應該是導演來找小說家,不應該是小說家去迎合導演。莫言說,我認為一個電影導演與一個小說家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的契合,這樣的機會並不是很多。
一個有自尊的小說家在開始創作一部小說時,不會也不應該去考慮改編電影的問題,否則就會破壞小說的純潔性。這有點像戀愛,你最好不要腳踩兩隻船。
眼下不少優秀的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並且一炮走紅。對於這種影視創作主動找到小說來“聯姻”的做法,作家莫言也坦言道:小說被導演改編成影視,也為小說家帶來了名譽和利益,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我希望我的小說被更多地改編成影視,但是我不會自己動手去改編,那是一件十分艱苦的事。如果說我寫小說是一個皇帝,那麼,改編劇本時就是一個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