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非
1931年生,原名濮良沛,江蘇海門人,當代著名散文家。1955年畢業於複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曆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魯迅學會會長,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專著《魯迅前期思想發展史略》、《魯迅傳》、《中國現代散文史稿》等,散文選集《林非散文選》、《離別》、《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記》等。
我對於父親的情感,就像是一個永遠都解不開的繩結,說不清有多少依戀,也說不清有多少怨恨。
我永遠記得那個朔風凜冽的除夕之夜,父親歡歡喜喜地抱著我,擠在小鎮中央的人群裏麵,頂著冰涼的風,漫無目的地踱著大步。他從自己嘴裏噓出一陣陣的熱氣,想擋住冷風的襲擊,溫暖著我粉嫩的臉頰。他的左手緊緊地摟住我,卻飛快地騰出右手,從口袋裏摸出紅紅的爆竹,不知道怎麼擦亮的火柴,真像是變魔術似的神速,竟在頃刻間點燃了引線,隨著一陣噝噝的聲響,爆竹像利箭似地飛上了天。我從未聽到過這樣貼近自己的轟響,不由得抬起小小的雙手,趕緊掩住自己的耳朵。
父親扳開我的雙手,閉住了凍得發紫的嘴唇,重重地吻著我的額頭,樂嗬嗬地喊道:“什麼都不要怕,做一個膽大包天的男子漢!”
“爹爹,我要做個大丈夫!”我從心裏佩服他的聰明和勇敢,趕緊放下手,緊緊摟住他肩膀,回想著私墊老師曾多次講起過,《孟子》裏所說的“大丈夫”,是那種“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人,很神往地向父親起誓。
父親輕輕地拍打著我的屁股,不住地吻著我臉頰說:“小孩子有誌氣。人活在世上,就得做財多氣粗的大丈夫。隻要發了財,天底下沒有辦不成的事兒,想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都行!”他仰起頭.指點著幽暗的夜空,尋覓這影影綽綽的星辰。
我懷疑父親的話兒說得不對,伏在他肩膀上說:“《孟子》裏說的‘大丈夫’,不是這樣子的。”
“小孩子懂什麼孔子和孟子的?該聽我的。”父親有點兒慍怒了。
父親確實是個極有主見的人,祖父十分嚴厲地逼著他繼承家業,專攻中醫,他毫不畏懼地拒絕了。也許是從小被嬌縱的緣故,他總喜愛玩耍,還精於吃喝,這些自然都得要花費錢的,於是就忙忙碌碌地開辦作坊和藥鋪,卻又豪放不羈,耽於聲色,還喜歡周濟混在一起的夥伴,像這樣大手大腳的,永遠也積不下錢來,永遠也做不成從天空裏摘下星辰的發財夢,還一天天地虧空和財落下來,這是我長大了才知道的。
我當時隻留下這樣的印象,父親常常把朋友們邀請到家中,在小客廳裏搓麻將牌,從白天直鬧到黑夜,誰都不肯罷手,高聲地叫嚷著,從嘴裏噴出的煙霧,彌漫著整間屋子。有一天午後,父親打開窗門,瞧見我在院子裏種花,招呼我進屋去觀看他們鬥牌。我剛跨進小客廳,就被香煙的氣味嗆得直咳嗽,眼睛也睜不開了。父親把我摟在懷裏,指點我怎樣贏牌,我卻絲毫也看不明白牌麵的標記,這嗆人的煙霧,這嘈雜的喊聲,都在催促著我趕快逃跑。
父親又把自己的脖子伸出窗外,叫喊著廚子趕快給夥伴們做清燉團魚吃。我也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真不喜歡他整日整夜地搓麻將,覺得這樣實在太勞累了,而且吵吵嚷嚷地又有什麼意思呢?
父親總是希望母親跟他一起打牌玩兒,母親每回都勉強坐下來玩幾圈,就乏味地站起來。父親伸出手想拉住她胳膊,她趕緊默默地躲開了。她從小在幽靜和碧綠的田園裏長大,還聽著外祖父吟詠過多少詩詞,她總是喜歡獨自坐著,默默地傾聽風聲和雨聲,默默地背誦那些像謎一樣的句子,她不喜歡混雜在小鎮上嘈雜的人群中間,她像是大自然裏麵孤寂的精靈,她啟示了我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母親縫好了衣衫,種完了花卉,就坐在沙發上休憩著,撫摸著我的額頭,詢問我老師教導的課程。當她聽我說起有一位新派的女老師告訴大家跟客人晤麵時,應該學會鞠躬或握手,代替作揖或磕頭這種流行的習俗,就帶著我前去拜訪了。
她們談得都很歡暢,母親還仔細打量著她身穿的這套西服長裙,說是自己如果也有本領獨立生活,該有多麼好啊!說到這裏時,母親歎一口氣告辭了,領著我往回家的路上走。她默默地站在橋頭,許久地俯瞰著小河裏流淌的漩渦,輕輕地搖著頭,又緊緊地握住我手掌,匆匆地走了起來,邊走邊跟我說:“你要用功念書,等初中畢業了,送你去上海讀高中,別在這裏住下去了!”
我不懂她這話裏的含意,卻早就感到了她心中的煩惱,為什麼今天突然會傾瀉出來呢?我很驚恐地點頭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