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你是一支難忘的歌(1 / 3)

張海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創作協會一級作家,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海迪5歲時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1984年,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分別授予優秀共青團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著有《張海迪書信日記選》,譯有《海邊診所》等作品。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並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又是南風吹來,又是麥穗金黃。

每當這個成熟的季節,我的思緒總會禁不住飛出城市的窗口,飄向魯西北大平原,那是我從少女時代開始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

那時在下鄉的人流中,我還是一個麵色蒼白病弱的女孩子,十幾年,那裏的陽光曬紅了我的臉龐,曬紅了我的胳膊。那是我生命最鮮活的歲月,是我人生最豐富的歲月。生活已將我最美好的青春歲月播撒在那裏了。我常說魯西北是我的第二故鄉。

還記得那一年我們搬家去農村的前夕,我始終沉浸在一種不安和小姑娘特有的傷感之中。我和妹妹將隨爸爸媽媽一起流放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在我看來這是一場悲劇的開始,這似乎就意味著我們一切都完了!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難過,我倚在窗口悄悄為爸爸媽媽流淚,我曾期待他們不再被批鬥,我曾期待喧囂的生活能夠恢複安寧,可是經過漫長的等待,他們卻被流放他鄉,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我為妹妹流淚,她將離開心愛的學校,她跑了很多地方,懇求了很多人才分到家門口的第三中學,為的是下課的間隙能夠回家看看我。可是今後,她再也聽不到那所學校熟悉的鍾聲了。我也為自己難過,我再也沒有站起來的希望了,人們說我們去的那一帶很難找醫生。

我漫無邊際地想象著我們將要前往的目的地,過去在小說中讀過的那些悲慘的流放者的形象,還有那荒涼廣漠的流放地,不時片片斷斷地閃現在我的眼前,使我不安的心又平添了幾絲迷惘。就在我們離開城市的那個灰暗的早晨,爸爸將我抱上綠色卡車的那一刻,我哭得多麼絕望啊!但我那時卻不知道,那輛綠色的卡車從此改變了我這個城市女孩子的生活。

我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新的家,家裏的一切都雜亂無序。傍晚,我坐在毛糙糙的床板上,打量從未見過的用高梁秸苫蓋的屋頂。

爸爸帶著妹妹去挑水,媽媽在門外費力地引燃爐子,一股股濃煙在暮色中隨風飄散開來,一絲絲一縷縷如同我紛亂的思緒。從城市到農村,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我們住進又矮又黑的小土屋,我們突然沒有了電燈,突然沒有了自來水……我覺得那一會兒,我的心就像一顆從高處扔下的石子兒,掉進黑洞洞的深淵,不知洞有多深,也不知心將落在哪裏。

我最難過的是突然離開了城市裏的好朋友。那是一群充滿熱情、純真快樂的女孩子,她們是妹妹的同學,妹妹的同學個個都是我的好朋友,她們每天早晨來找妹妹上學時,都要在我的床邊坐一會兒,有的為了多陪我一會兒,就將自己的早飯包到手絹裏帶來,坐在我的床邊,一邊啃著饅頭鹹菜,一邊講著昨天今天和未來。放學後,她們又背著書包圍坐到我的床前,爭著把學校裏有趣的事兒講給我聽。

那常常是女孩子幹篇一律的話題:誰跟誰好啦,誰跟誰不好啦。我們一起唱歌,一起幻想,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一起秘密讀書,十四五歲的我們如饑似渴地讀著被說成是毒草的《青春之歌》、《野火春風鬥古城》、《在和平的日子裏》、《開不敗的花朵》……我們被鼓舞,我們被激動,我們崇敬書中那些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土,在日記中寫下向他們學習的誓言。我們讀愛情故事,我們為主人公的命運感慨歎息,卻又對愛情似懂非懂。

那一天,我對朋友們說我們今後不能在一起讀書了,我宣布了我們去農村的消息,女孩子們的臉上頓時失去了笑容,表情籠罩在沉重的悲切之中,每天都有在我的床邊悄悄掉眼淚的,每天都有對我幹叮嚀萬囑咐的:到了那裏一定來信啊!我們互相留贈禮物,最多是照片和日記本,朋友們在給我的本子上寫下她們由衷的祝願:願你在廣闊天地裏經風雨見世麵,做一隻勇敢的海燕!

希望你在三大革命運動的洪流中錘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紅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終於我們所有的家具都搬上了卡車,終於我們要握手告別了,我們互相說再見,我們彼此泣不成聲。女孩子的淚水,女孩子的悲傷,是世界上最能打動人的。汽車開動的一刹那,女孩子們一片嗚咽,如同一支無伴奏合唱隊唱起悲愴的樂章,讓人心碎,讓人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