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曾經的記憶(1 / 3)

龍山衛地處東海之濱,是個古漁鎮。

這個地方何時有了人跡已不可考,但龍山衛這個地名正式有了記載卻是始於明朝初年。

龍山衛地方雖然不大,但自古以來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說當年秦始皇在東巡路過此地的時候,就曾專程爬至山頂以觀滄海,在臨近海邊的懸崖上眺望著那片無垠的蔚藍,咱們這位始皇帝不禁生出無限的遐想,後來,又派徐福在此東渡出海,幫他去尋找那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之方,悠悠千載已過,潮起潮落依舊,而今已都物是人非,隻留下一段傳說和他當年登頂觀海的那座高台。

那座山就是龍山,那座台在明朝時被修建成古炮台。

站在傷痕累累的古炮台上,整個龍山半島盡收眼底,海水澹澹,碧空如洗,讓人莫名生出一種詩意。

炮台上,一門巨大的古炮雄視著怒浪滔天的大海,雖然炮管已經鏽跡斑斑,但依稀還能看出當年它威武雄壯的英姿。後來,不知何時何人放出風來,說那古炮有綿延子嗣之功效,一時間,無數善男信女爭相摩挲騎坐在那炮管上……

改革開放後,原本有些沉寂的古漁鎮變得熱鬧了起來,而龍山衛也成為國家級的開放城市,一夜之間土雞變鳳凰,一時風光無兩。

六月的天氣開始變得炎熱了起來,雖然已是下午五點來鍾,在海風的吹拂下多了些涼爽,但樹上的知了仍在扯著嗓子不知疲倦地鼓噪著,還是讓人平添了一些火氣。

秦子成咬著一支煙,站在塵土飛揚的馬路邊上,有些懶散地望著腳下這座鹿島園。

隨著當地經濟的開發建設,外來人口如潮水般湧入,使得原本不大的龍山衛一時間也是人滿為患,工廠、碼頭、商業街、住宅樓……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到處都是如樹林般矗立的塔吊,轟隆作響的工地,一身臭汗的民工和打扮妖豔的小姐……

而鹿島園則是一片新建成的商業街。

鹿島園原來是衛西濠窪村的一片灘塗鹽堿地,每當初一、十五漲大潮的時候,滔滔的海水就會漫過堤壩,這裏就會成為一片汪洋,以前可是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但是,隨著開發建設,這裏現在卻成為龍山衛最繁華的娛樂場所之一。

臨街的鋪麵是一排兩層小樓,裏麵卻還都是新建的平房,當年剛建成的時候,秦子成還在上中學,人們那時還沒有房地產的概念,也不過才解決了溫飽,兜裏幹癟得如曬幹的苦膽一般,最大的麵值也不過是張被汗水浸透皺皺巴巴的大團結,在當時,豬肉不過才一塊來錢,即便這樣,那也得等到過年的時候,村裏殺了年豬以後,每家每戶才會分到斤兒八兩的豬肉,一家老小才能見到點兒葷腥。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那時最不值錢的就是海鮮了。

龍山衛人多地少,出海打漁的人們一旦撈上來螃蟹、蝦虎(時下廣為傳說的皮皮蝦)之類的海鮮,直接用鐵鍁拍碎,扔回到海裏,因為沒人吃,什麼海參、海膽、海腸更是無人問津,實在打不到魚後才拉回來交差,各種海鮮直接被漚肥,而過日子的女人會把它們做成蝦醬、蟹醬,替代蘿卜幹做成鹹菜,卻也不敢多做,實在是因為那玩意兒太下飯了,而那些年月最缺的就是糧食。

海鮮中最值錢的便是鮁魚、刀魚、黃花魚之類的魚類,而在那時卻不過才幾分錢一斤……

而這裏最不缺的就是荒灘野地,又有誰能想到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房價如過山車般直線飆升,現在的門頭房更是高達每平米三萬多。

以至於現在常有人酒酣耳熱之後,發出感歎,悔不該當年……

那時的鹿島園裏的熱鬧景象堪比米國的拉斯維加斯,雖然不可同日而語,卻也幾乎是徹夜狂歡。

一家家的小飯館、燒烤攤、洗頭房、KTV練歌房……如過江之鯽般鱗次櫛比,尤其是到了晚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閃爍,燒烤的油煙混雜著誘人的肉香彌漫了整個鹿島園,人聲鼎沸的食客更是豪放地脫光了上衣,搭在肩頭,舉著大紮啤杯吆五喝六地暢飲,更有穿著暴露的小妹兒如蝴蝶般在人群中穿插遊走,此時,就連空氣中都揮灑著旺盛的荷爾蒙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