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不親自走出家門就永遠不會知道天下之大,不會知道其他的人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三個人打扮成窮苦人家的孩子上路,一路行行走走,三人雖穿著粗布衣裳,但是言行舉止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別提三人還帶著一個嬰孩了,他們自然就遇到了好幾次小偷和不懷好意的賊人,但也都憑著聰敏與路人的幫忙而一一化解的,畢竟如今天下還算大治,一般的百姓隻要有口飯吃自然不會冒著殺頭的罪去幹歪門路的。
相對而言,倒是一些官吏讓三個吃了一些虧。其實隻要三人報出身份來就不會有什麼事情,但是隻要一日還在京兆府境內,三人就不敢冒險。幸好三人的言行舉止一交談就知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大部分的官差隻當是哪家高門大戶人家的少爺小姐玩另外離家遊玩,二十來天功夫,三人總算走出了京兆府的範圍,還算是順利了。
離開了京兆府臨洮郡王府的勢力範圍,李朗和楊離的心情也明顯好了許多,難得聊起了一路的見聞了。
“石頭鎮那花老頭和花老婆子為何隻疼愛二子以及幼子家的孩子,長子一家遭了大難也不搭把手,反倒將守寡的大兒媳婦和兩個孫子趕出了家門。聽說花家老大在世的時候,是趕車的一把好手,為人不但勤懇還孝順父母,花家在鎮上能有那麼一處家業也是老大的功勞居多。如今卻將老大家的媳婦和孩子都趕了出去,當真是偏心至極。可是是他們的孩兒,怎麼就不能一視同仁呢?”
李朗想起之前經過的石頭鎮上發生的事情,就特別氣悶。
楊離卻道:“是那老大和媳婦從前的愚孝縱得這兩人如此吧。我聽說從前花家老三和其他的人打鬧不但自己受了重傷,還將別人也給打傷了,花家的藥錢和賠給別人的錢不夠,隻能賣了驢車才成。花老頭老倆口不同意,最後是逼得老大賣了唯一的女兒給縣城大戶之家做了小妾,換了十兩銀子的。老大夫妻倆連自己的孩兒都能賣了,就該想到兩個老家夥的為人,還一步步地順著,人傻成這樣得了這樣的結果很正常。”
竇瑄看了看楊離,總覺得他這話說出來有些偏激了。不過她也是不讚成老大夫妻倆的包子行為的,愚孝什麼的太不可取了。“隻是可憐了老大家的兩個孩子,他們可沒做錯什麼。其實若是他們知曉律法,便可去衙門遞上訴狀,要求自家該得的那份家產的。”
李朗像看白癡一樣看了竇瑄一眼:“普通的百姓大多愚笨不堪,莫說知曉律法了,就是認識幾個字就極為了不得了。”
楊離也道:“百姓都知曉律法是不可能的,且國家律法有時還不如鄉規族規大。所以人能倚靠的還是自己呢,像是花家的事兒,這骨肉至親不也是靠不住嗎?若是花老大媳婦是個厲害的,想來兩個老人也不敢起了將他們都趕走的心思的。說不得是反過來,老大媳婦將兩老的趕走呢。之前那個蒲風鎮上不就是的嗎?”
竇瑄現在敢肯定楊離的心理有些偏激了,再細思他說的話,難道她也曾遇到不好的事情嗎?竇瑄看著楊離那雙極為漂亮的雙眼,暗想自己夠不夠分量做他的心靈雞湯呢?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說出自己的觀點,“花家老兩口有錯,花老大夫妻倆也不過愚孝,所以都有錯。”
李朗先是翻白眼說竇瑄和稀泥,隨即又唉聲歎氣了一會兒,低頭看了看胸前繈褓裏睡得極甜的小嬰兒,心情頓時就好了許多,他道:“算了,別說這些掃興的事兒了,其實還是有好事的,你們不覺得除了長安外其他的地方都很安寧嗎?可見陛下真是難得的聖明天子啦!等事兒一了後我就要去洛陽,見識帝都的冠蓋雲集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