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前言

星移鬥轉,暑盡寒來。這本小書,倏忽間差不多走過了十年旅程。

二〇一〇年一月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首先付梓,書名為《為了靈魂的自由——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之後不久加印一次。二〇一四年四月轉交香港,由天地圖書有限公司以同一書名增加六篇出了增訂版。二〇一六年一月回歸本地,由青島出版社出了修訂版——較香港版刪減了五篇(兩篇論文兩篇演講一篇訪談),增加了三篇及村上年譜。書名改為《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

青島版責任編輯楊成舜編審似乎意猶未盡,日前打電話來,說準備再出一版。建議把關於《刺殺騎士團長》和《貓頭鷹在黃昏起飛》的兩篇加進去。書名改為《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順手牽羊,又加了一篇關於《作為職業的小說家》的隨筆。是為修訂本的修訂本,即最新版本。

如此這般,北京、香港、青島一路輾轉而來,一再修訂增補。這一來說明較受讀者以至學界關注,二來也可謂與時俱進。畢竟村上仍在筆耕不輟,而我隻好跟蹤追擊,或評或譯,不忍放棄。而無論跟得多少篇,這也算不上高深的學術專著。老實說,其中大部分是作為譯序塗抹的。回想十多年前,我在父母從青島返回東北後留下的房間裏,一個人趴在未必算是寫字台的桌子上,一邊感受著房間裏仿佛無所不在的年老父母的麵容、身影和體溫,一邊翻閱日文資料或悶頭寫個不停。快則四五天寫一篇,慢則一個星期得六七千字。那時並沒有結集出書的打算,更沒想到出了會一版再版。人有人的命運,書有書的命運。無論如何,自己抓撓出來的文字能為出版社欣賞,能為讀者需求,而未馬上就被時間衝出記憶的圍牆,這都是值得慶幸的事。既是我這個人的幸運,又是這本書的幸運。

村上年屆古稀。或許由於他是長跑愛好者兼音樂愛好者的關係,看上去身心相當健康。隻要他有意,再寫兩三本應該不在話下。我呢,也早已過了花甲之年,雖不熱愛長跑和音樂,但熱愛牽牛花蒲公英,熱愛地瓜馬鈴薯,加之山民出身久經風雨,所以尚能飯否於我不是疑問。這樣,裏應外合,這本小書仍可能繼續增訂,繼續再版,還請讀者朋友繼續關照為盼。

初版自序,寫於二〇〇九年十月三日(己醜中秋),時青島玉兔臨空月華如水;香港版序,寫於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九日,時青島秋雨敲窗楓葉飄零;青島版序,寫於二〇一四年十月一日,時青島皓月當空海天一色。今天是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時青島……但願我能這樣不斷記錄下去。

林少華

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於窺海齋

時青島石榴花紅梔子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