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風吟》:出手不凡的處女作(1 / 3)

獲獎當然讓村上高興和慶幸。而且五名評審委員是以全票通過的。給的評語也饒有興味,下麵引用兩段看一下。作為評委之一的日本著名作家吉行淳之介這樣寫道:

爽淨輕快的感覺下有一雙內向的眼,而主人公又很快將這樣的眼轉向外界,顯得那般漫不經心(nonchalant)。能把這點不令人生厭地傳達出來,可謂出手不凡。不過,我覺得那不僅僅是技藝,也有作者強調的品性融入其間,對此我予以評價。叫“鼠”的那個少年,歸根結底想必是主人公(作者)的分身,卻大體寫得像是另一個人,從中亦可見其手腕。每一行都沒多費筆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此人生死攸關的分界,在於重心是否轉移到“技走”上麵。

另一位評委、文學評論家丸穀才一指出《風》的風格,深受庫特·馮尼格特(Kurt Vo)和理查德·布勞提根(Richard Brautigan)等當代美國作家的影響,認為是學習美國作家的成功範例,而這乃是其才華所使然。也正因如此,才得以在借鑒的同時保持了個人特色。丸穀才一接著稱讚道:

這方麵的處理方式有一種或許應該稱之為日本式抒情那樣的情調。當然,說是作者個性的表現也未嚐不可。如果發揮得好,這種以日本式抒情塗布的美國風味小說不久很可能成為這位作家的獨創。

總之才華甚是了得。尤其出色的是小說的流勢竟全無滯重拖遝之處。二十九歲的青年寫出這樣的作品,說明當今日本的文學趣味開始出現大的變化。這位新人的登場固然是一個事件,但給人以強烈印象的,恐怕來自其背後(我估計)存在的文學趣味的變革。

應該說,這兩位評委是很有先見之明的,村上日後的發展程度不同地為其提供了佐證。總之,《風》的獲獎使村上的人生風帆徹底改變了航向。“假如落選,那以後恐怕就不會寫了,倒是說不清楚。如果不先獲個獎就難以寫下去這一麵我想是有的。”小說獲獎著實讓村上周圍的人吃了一驚。與其說為之刮目相看,莫如說難以置信。因為大家都認為那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小說。甚至有人當麵說他的小說獲獎是陰差陽錯。也有人勸他適可而止,別再寫下去了,好好開酒吧算了。村上當然沒聽,幸虧沒聽。哪個國家都不缺少開酒吧的生意人,缺少的是能夠提供新穎文學文本的真正優秀的作家。不管怎麼說,作家、文學家永遠是一個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民族心靈花園的導遊及其自證性(identity)的代言人。

那麼,這部小說作為文學文本的新穎之處表現在哪裏呢?顯而易見,主要表現在它的文體或者語言風格:簡潔明快,爽淨直白,節奏短促,切換快捷。如《風》第一節所說的,“沒有任何添枝加葉之處”,簡直像“一覽表”。小說當然是用日語寫的,卻又不像日語,不像傳統的日本文學作品。這點同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等人比較一下就更明顯了。或者說日語味兒很淡。村上認為日本小說過於利用“日語性”,以致“自我表現這一行為同日語的特質結合得太深了,沒了界線”,而這對於他實在過於沉重(heavy)。也正因如此,他原來幾乎沒有當小說家的念頭,沒以為可以用日語寫出小說。“說老實話,寫這個的時候我不知怎麼寫才好。起始用現實主義大致寫了一遍,同一故事梗概同一模式,隻是文體是用既成文體或者說用普通小說文體寫的。寫完一讀,實在太差了,覺得該是哪裏出了毛病……所以索性推倒重來,開始按自己的喜好寫。先用英語寫一點點,再翻譯過來。結果覺得很順手,那以後就一直用這種文體。”換言之,《風》的文體一開始乃不得已而為之,嚐到甜頭後才開始刻意經營——“別人怎麼看待我是不大清楚,但如今想來,我覺得自己是將貼裹在語言周身的各種贅物衝洗幹淨……洗去汗斑衝掉汙垢,使其一絲不掛,然後再排列好、拋出去”。他又說將語言洗淨後加以組合是他的一個出發點,“我想我是有能力從這裏出發組合得更好的,盡管那是非常不完全的、原初性的東西”。日本文學評論界雖然對村上作品議論紛紜,褒貶不一,但對於其文體的看法大體一致,認為有創新性,近乎透明,了無陰翳,可謂開一代新風。甚至認為其文體的新穎意味其對世界理解的新穎,並非語言的新穎(關井光男)。

獲獎當然讓村上高興和慶幸。而且五名評審委員是以全票通過的。給的評語也饒有興味,下麵引用兩段看一下。作為評委之一的日本著名作家吉行淳之介這樣寫道:

爽淨輕快的感覺下有一雙內向的眼,而主人公又很快將這樣的眼轉向外界,顯得那般漫不經心(nonchalant)。能把這點不令人生厭地傳達出來,可謂出手不凡。不過,我覺得那不僅僅是技藝,也有作者強調的品性融入其間,對此我予以評價。叫“鼠”的那個少年,歸根結底想必是主人公(作者)的分身,卻大體寫得像是另一個人,從中亦可見其手腕。每一行都沒多費筆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此人生死攸關的分界,在於重心是否轉移到“技走”上麵。

另一位評委、文學評論家丸穀才一指出《風》的風格,深受庫特·馮尼格特(Kurt Vo)和理查德·布勞提根(Richard Brautigan)等當代美國作家的影響,認為是學習美國作家的成功範例,而這乃是其才華所使然。也正因如此,才得以在借鑒的同時保持了個人特色。丸穀才一接著稱讚道:

這方麵的處理方式有一種或許應該稱之為日本式抒情那樣的情調。當然,說是作者個性的表現也未嚐不可。如果發揮得好,這種以日本式抒情塗布的美國風味小說不久很可能成為這位作家的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