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在1985年接受川本三郎的特別采訪(《文學界》1985年8月號)和1991年在《文學界》增刊號“村上春樹BOOK”中以《我這十年》為題撰文當中兩次提到尋找,說自《球》開始出現尋找什麼這一模式(pattern),尋找是《球》的著眼點。明確表示以尋找什麼為中心是受到了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dler)的影響。“錢德勒的菲利浦·馬洛為尋找某條線索見一個人,往下再見一個人——我的確如法炮製來著,因為我非常喜歡錢德勒。結果一發不可遏止,見此人之後,往下去哪裏自然水到渠成。”
其實,尋找是很尋常的行為模式。小時候找媽媽,上學後找老師,長大了找對象,畢業後找工作找房子找車子找票子找門路……應該說,人的一生就是尋找的一生。在文學世界中,尋找也是最初的形態和模式。但村上筆下的尋找——方式也好目標也好結果也好——大多不具有通常意義上的現實性和必要性,基本與生計無關。比如在《球》中,一開始是找狗。不是自家走失的狗也不是朋友委托的狗,而是火車站月台上的狗——直子一次提起小鎮車站月台上總有狗從這頭走到那頭,於是“我”來了興致,無論如何都想找那條狗。“為此我剃了胡須,紮上半年沒紮的領帶,換上科爾多瓦新皮鞋”。當然,尋找內容主要還是找彈子球機。三年前“我”上大學時曾迷上彈子球遊戲:“我真正陷入彈子球這個可詛咒的世界是在1970年冬天。那半年感覺上我好像是在黑洞中度過的。我在草原正中挖一個大小同自身尺寸相適的洞,整個人鑽進洞去,塞起耳朵不聽任何聲響,什麼都引不起我半點興致。”“我”玩得很好,“是我唯一能懷有自豪的領域”。後來“我”不再玩了,常去的娛樂中心突然倒閉了,自己玩的那台名叫“宇宙飛船”的彈子球機隨之去向不明。於是“我”在1973年的某一天忽有所感,決心去找那台彈子球機,找彈子球機上的“她”:
某一天有什麼俘獲我們的心。無所謂什麼,什麼都可以。玫瑰花蕾、丟失的帽子、兒時中意的毛巾、金·皮多尼的舊唱片……全是早已失去歸宿的無謂之物的堆砌。那個什麼在我們心中彷徨兩三天,而後返回原處……黑暗。我們的心被掘出好幾口井。井口有鳥掠過。
那年秋天一個黃昏俘獲我的心的,其實是彈子球。
在一位教西班牙語的大學講師的幫助下,我終於在荒郊野外一座由養雞場冷庫改成的倉庫裏找到了彈子球機,找到了那台名叫“宇宙飛船”的“俘獲我的心”的彈子球機,時隔三年和“她”度過了短暫的幾分鍾。那確是極有意味的不尋常的幾分鍾。
村上在1985年接受川本三郎的特別采訪(《文學界》1985年8月號)和1991年在《文學界》增刊號“村上春樹BOOK”中以《我這十年》為題撰文當中兩次提到尋找,說自《球》開始出現尋找什麼這一模式(pattern),尋找是《球》的著眼點。明確表示以尋找什麼為中心是受到了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dler)的影響。“錢德勒的菲利浦·馬洛為尋找某條線索見一個人,往下再見一個人——我的確如法炮製來著,因為我非常喜歡錢德勒。結果一發不可遏止,見此人之後,往下去哪裏自然水到渠成。”
其實,尋找是很尋常的行為模式。小時候找媽媽,上學後找老師,長大了找對象,畢業後找工作找房子找車子找票子找門路……應該說,人的一生就是尋找的一生。在文學世界中,尋找也是最初的形態和模式。但村上筆下的尋找——方式也好目標也好結果也好——大多不具有通常意義上的現實性和必要性,基本與生計無關。比如在《球》中,一開始是找狗。不是自家走失的狗也不是朋友委托的狗,而是火車站月台上的狗——直子一次提起小鎮車站月台上總有狗從這頭走到那頭,於是“我”來了興致,無論如何都想找那條狗。“為此我剃了胡須,紮上半年沒紮的領帶,換上科爾多瓦新皮鞋”。當然,尋找內容主要還是找彈子球機。三年前“我”上大學時曾迷上彈子球遊戲:“我真正陷入彈子球這個可詛咒的世界是在1970年冬天。那半年感覺上我好像是在黑洞中度過的。我在草原正中挖一個大小同自身尺寸相適的洞,整個人鑽進洞去,塞起耳朵不聽任何聲響,什麼都引不起我半點興致。”“我”玩得很好,“是我唯一能懷有自豪的領域”。後來“我”不再玩了,常去的娛樂中心突然倒閉了,自己玩的那台名叫“宇宙飛船”的彈子球機隨之去向不明。於是“我”在1973年的某一天忽有所感,決心去找那台彈子球機,找彈子球機上的“她”:
某一天有什麼俘獲我們的心。無所謂什麼,什麼都可以。玫瑰花蕾、丟失的帽子、兒時中意的毛巾、金·皮多尼的舊唱片……全是早已失去歸宿的無謂之物的堆砌。那個什麼在我們心中彷徨兩三天,而後返回原處……黑暗。我們的心被掘出好幾口井。井口有鳥掠過。
那年秋天一個黃昏俘獲我的心的,其實是彈子球。
在一位教西班牙語的大學講師的幫助下,我終於在荒郊野外一座由養雞場冷庫改成的倉庫裏找到了彈子球機,找到了那台名叫“宇宙飛船”的“俘獲我的心”的彈子球機,時隔三年和“她”度過了短暫的幾分鍾。那確是極有意味的不尋常的幾分鍾。
這裏,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彈子球機中的什麼俘獲了主人公的心?或者說,“我”找彈子球機到底是找彈子球中的什麼?作品中“我”打交道的人並不多:直子、鼠、雙胞胎女郎、同宿舍樓的長發少女、西班牙語講師。而且不難看出,主人公幾乎同任何人都保持距離,甚至似乎談過戀愛的直子和一起在床上嬉戲的雙胞胎女郎都不曾俘獲過他的心,沒有任何人讓他等待過或尋找過。同直子之間,根本沒有描述戀愛過程;雙胞胎離去時,他也沒有挽留,僅僅在送行路上說了一句“你們走了,我非常寂寞”。相比之下,月台上那條狗卻讓他西裝革履——西裝革履僅此一次——再三獨自去找那座小站,對狗說“等得我好苦”。而更讓他心裏割舍不下的無疑是彈子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