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不難看出這部短篇集的主要意味在於它的“索引”功能或“觸角”功能。可以借此索引、觸摸作者的潛意識信息、心靈信息和作品之間遊絲般的關聯性。無論對作者還是對讀者這都好比一種頗有難度的拚圖遊戲。正因如此,所收《 》等若幹短篇都屬於興之所至或突發奇想的產物,而缺少相對嚴謹的藝術構思,藝術性方麵自然打了折扣。村上自己也承認“不是準確意義上的小說”,這並不完全是自謙之語。倘若村上後來沒有名聲大振,這樣的作品想必也就萎縮在那本小小的會員刊物裏麵了。
屬於《 》係列的有《出租車上的吸血鬼》《海驢節》《鏡子》《尖角酥盛衰記》《紹斯貝險情》,以及《圖書館奇談》。
在《出租車上的吸血鬼》中,“我”遇上了所謂“壞事”,即搭出租車時在堵塞的路麵上寸步難行。計程器每次起跳的哢嚓聲“如火藥槍射出的霰彈一樣直捅我的腦門”,隻好通過想象脫女孩衣服的順序來挽救這糟糕的心緒。正想到興頭上,司機忽然問“我”是否認為有吸血鬼。“我”本想以“不清楚啊”“覺得”“怕是”之類慣用曖昧說法搪塞過去,但司機不依不饒追問到底,並且作為“實證”斷言他本人就是吸血鬼。“我”報之以曖昧,對方回之以堅決,“我”求助信念,對方展示實證。可以看出,村上在這裏試圖顛覆日語式、日本式對話或交流模式,把日本式“曖昧”逼入尷尬境地。
村上另有一篇叫《海驢》的隨筆式超短篇,差不多和這本書中的《海驢節》同時發表。但前者的海驢基本是動物學意義上的海驢,而這裏的海驢則不然,更像是“羊男”。但無論和羊男相比還是和村上筆下經常出現的羊、貓、象以至獨角獸相比,有一點顯然不同:海驢身上沒有羊男和羊等動物身上那種令村上動心或吸引他的東西。在煞有介事彬彬有禮的海驢麵前,“我”始終顯得被動和茫然,如墜五裏雲霧。而海驢好意留下的海驢粘紙徽章,海驢剛走就被“我”隨手貼在了違章停車的一輛小汽車擋風玻璃板上。這也從另一角度反襯出海驢何等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何等孤獨。不過,這並不意味“我”討厭海驢這種動物:
不僅不討厭,甚至覺得海驢好像有某種叫人恨不起來的地方。當然嘍,若妹妹——我有個妹妹——某一天突然提出要和海驢結婚,我想必會吃驚不小,但也不至於氣急敗壞地反對。也罷,既然相愛也未嚐不可麼——我想最終也就這個樣子。如此而已。
隻是,海驢形象頗讓“我”費解。“既沒戴太陽鏡,又沒穿‘布魯克斯兄弟’三件套西裝。海驢這種動物,總的說來頗像早些年的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我當然不中意這樣的比喻。“早些年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中國人呢?是“文革”期間穿三四個口袋的灰藍黃直領裝的中國人呢,還是清末長袍馬褂外加瓜皮小帽的中國人呢?好在沒有從中看出歹意,加上終於同意“妹妹”嫁過來,就不再追究了吧。
由此,不難看出這部短篇集的主要意味在於它的“索引”功能或“觸角”功能。可以借此索引、觸摸作者的潛意識信息、心靈信息和作品之間遊絲般的關聯性。無論對作者還是對讀者這都好比一種頗有難度的拚圖遊戲。正因如此,所收《 》等若幹短篇都屬於興之所至或突發奇想的產物,而缺少相對嚴謹的藝術構思,藝術性方麵自然打了折扣。村上自己也承認“不是準確意義上的小說”,這並不完全是自謙之語。倘若村上後來沒有名聲大振,這樣的作品想必也就萎縮在那本小小的會員刊物裏麵了。
屬於《 》係列的有《出租車上的吸血鬼》《海驢節》《鏡子》《尖角酥盛衰記》《紹斯貝險情》,以及《圖書館奇談》。
在《出租車上的吸血鬼》中,“我”遇上了所謂“壞事”,即搭出租車時在堵塞的路麵上寸步難行。計程器每次起跳的哢嚓聲“如火藥槍射出的霰彈一樣直捅我的腦門”,隻好通過想象脫女孩衣服的順序來挽救這糟糕的心緒。正想到興頭上,司機忽然問“我”是否認為有吸血鬼。“我”本想以“不清楚啊”“覺得”“怕是”之類慣用曖昧說法搪塞過去,但司機不依不饒追問到底,並且作為“實證”斷言他本人就是吸血鬼。“我”報之以曖昧,對方回之以堅決,“我”求助信念,對方展示實證。可以看出,村上在這裏試圖顛覆日語式、日本式對話或交流模式,把日本式“曖昧”逼入尷尬境地。
村上另有一篇叫《海驢》的隨筆式超短篇,差不多和這本書中的《海驢節》同時發表。但前者的海驢基本是動物學意義上的海驢,而這裏的海驢則不然,更像是“羊男”。但無論和羊男相比還是和村上筆下經常出現的羊、貓、象以至獨角獸相比,有一點顯然不同:海驢身上沒有羊男和羊等動物身上那種令村上動心或吸引他的東西。在煞有介事彬彬有禮的海驢麵前,“我”始終顯得被動和茫然,如墜五裏雲霧。而海驢好意留下的海驢粘紙徽章,海驢剛走就被“我”隨手貼在了違章停車的一輛小汽車擋風玻璃板上。這也從另一角度反襯出海驢何等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何等孤獨。不過,這並不意味“我”討厭海驢這種動物:
不僅不討厭,甚至覺得海驢好像有某種叫人恨不起來的地方。當然嘍,若妹妹——我有個妹妹——某一天突然提出要和海驢結婚,我想必會吃驚不小,但也不至於氣急敗壞地反對。也罷,既然相愛也未嚐不可麼——我想最終也就這個樣子。如此而已。
隻是,海驢形象頗讓“我”費解。“既沒戴太陽鏡,又沒穿‘布魯克斯兄弟’三件套西裝。海驢這種動物,總的說來頗像早些年的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我當然不中意這樣的比喻。“早些年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中國人呢?是“文革”期間穿三四個口袋的灰藍黃直領裝的中國人呢,還是清末長袍馬褂外加瓜皮小帽的中國人呢?好在沒有從中看出歹意,加上終於同意“妹妹”嫁過來,就不再追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