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縱然一部小說已經擁有了上述全部優點——那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它在形式上的缺陷也或多或少難以避免,如同珍貴的寶玉總會有些瑕疵,無法達到盡善盡美。這也是沒有一部長篇小說能真正稱得上完美的原因。短篇小說則有所不同,因為它的篇幅不長,讀者在十分鍾至一小時左右的時間之內就能讀完,它所探討的也往往是單一而明確的主題,敘述的也要麼是一樁單一事件,要麼是一係列在精神層次或物理層麵上彼此聯係的事件,因而非常完整,足以達到不容增減的程度。因此我相信,短篇小說是可能達到完美的境界的,而列出一係列堪稱完美的短篇小說也並非難事。然而長篇小說卻是一種篇幅難以限定的敘事體裁,它的篇幅可以像《戰爭與和平》一樣龐大,並包含著諸多彼此關聯的事件,以及置身於同一時間階段之內的眾多人物;也可以像《卡門》一樣短小精悍。為了讓小說中的故事越發真實可信,作者需要敘述一些與故事相關的事實,但這些事實本身通常稱不上有趣。情節中的各個事件之間需要時間上的間隔,而為了維持作品的平衡,作者還需要盡可能地插入一些足以填補這些時間空白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是所謂的橋接段落。大多數作家都具有跨越橋接段落的能力,雖然在處理的技巧上水平各異,但在過程上卻難免枯燥無味。小說家當然也是凡人,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所處環境的風氣影響,何況他們原本就擁有遠勝常人的感受力,所以總會不由自主地傾向於寫下那些注定曇花一現,其吸引力會隨著風尚變化而逐漸消逝的內容。我剛好有一個恰當的例子可以說明這種情況:在十九世紀之前,小說家們不怎麼注重對景物的描寫,短短一兩個句子就能實現他們想要達成的效果。但是自從諸如夏多布裏昂的浪漫派作家受到公眾追捧以來,為了描寫而描寫一度風行一時。哪怕隻是描寫一個人出門去雜貨店買把牙刷,作者也一定要事無巨細地告訴你他路過的房子都是什麼模樣,路邊的商鋪裏又有哪些商品。黎明與落日、群星密布的夜幕、萬裏無雲的晴空、白雪皚皚的山脈、陰森幽暗的密林——所有這樣的景物都會引來無休無止的冗長描寫。不少描寫本身當然很美,但它們與主題完全無關。而作家們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不論他們觀察景物的眼光有多麼詩意,不論他們描寫所用的筆觸是多麼形象逼真,隻要它無益於推動情節發展,或者不能向讀者傳達理解人物所必需的要素的話,那麼這些描寫就是無用的廢話。在長篇小說中,這種情況還隻是偶爾會出現的缺點,而另一種缺陷則是內在且必然會產生的。由於篇幅較長,完成一部長篇小說是需要一定時日的,創作周期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乃至於幾年,因此作者的創作激情很有可能日漸衰退,這也是非常自然的。一旦這種情形出現,作者就隻能依靠自身的勤奮與能力硬著頭皮勉強繼續寫下去,如果這樣寫出來的東西還能讓讀者興致不減,那就簡直稱得上奇跡了。

然而縱然一部小說已經擁有了上述全部優點——那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它在形式上的缺陷也或多或少難以避免,如同珍貴的寶玉總會有些瑕疵,無法達到盡善盡美。這也是沒有一部長篇小說能真正稱得上完美的原因。短篇小說則有所不同,因為它的篇幅不長,讀者在十分鍾至一小時左右的時間之內就能讀完,它所探討的也往往是單一而明確的主題,敘述的也要麼是一樁單一事件,要麼是一係列在精神層次或物理層麵上彼此聯係的事件,因而非常完整,足以達到不容增減的程度。因此我相信,短篇小說是可能達到完美的境界的,而列出一係列堪稱完美的短篇小說也並非難事。然而長篇小說卻是一種篇幅難以限定的敘事體裁,它的篇幅可以像《戰爭與和平》一樣龐大,並包含著諸多彼此關聯的事件,以及置身於同一時間階段之內的眾多人物;也可以像《卡門》一樣短小精悍。為了讓小說中的故事越發真實可信,作者需要敘述一些與故事相關的事實,但這些事實本身通常稱不上有趣。情節中的各個事件之間需要時間上的間隔,而為了維持作品的平衡,作者還需要盡可能地插入一些足以填補這些時間空白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是所謂的橋接段落。大多數作家都具有跨越橋接段落的能力,雖然在處理的技巧上水平各異,但在過程上卻難免枯燥無味。小說家當然也是凡人,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所處環境的風氣影響,何況他們原本就擁有遠勝常人的感受力,所以總會不由自主地傾向於寫下那些注定曇花一現,其吸引力會隨著風尚變化而逐漸消逝的內容。我剛好有一個恰當的例子可以說明這種情況:在十九世紀之前,小說家們不怎麼注重對景物的描寫,短短一兩個句子就能實現他們想要達成的效果。但是自從諸如夏多布裏昂的浪漫派作家受到公眾追捧以來,為了描寫而描寫一度風行一時。哪怕隻是描寫一個人出門去雜貨店買把牙刷,作者也一定要事無巨細地告訴你他路過的房子都是什麼模樣,路邊的商鋪裏又有哪些商品。黎明與落日、群星密布的夜幕、萬裏無雲的晴空、白雪皚皚的山脈、陰森幽暗的密林——所有這樣的景物都會引來無休無止的冗長描寫。不少描寫本身當然很美,但它們與主題完全無關。而作家們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不論他們觀察景物的眼光有多麼詩意,不論他們描寫所用的筆觸是多麼形象逼真,隻要它無益於推動情節發展,或者不能向讀者傳達理解人物所必需的要素的話,那麼這些描寫就是無用的廢話。在長篇小說中,這種情況還隻是偶爾會出現的缺點,而另一種缺陷則是內在且必然會產生的。由於篇幅較長,完成一部長篇小說是需要一定時日的,創作周期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乃至於幾年,因此作者的創作激情很有可能日漸衰退,這也是非常自然的。一旦這種情形出現,作者就隻能依靠自身的勤奮與能力硬著頭皮勉強繼續寫下去,如果這樣寫出來的東西還能讓讀者興致不減,那就簡直稱得上奇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