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心理谘詢的非技術性醫患關係(1 / 2)

心理谘詢中的醫患關係是指谘詢師或心理醫生(包括護士)與求詢者之間的關係。醫患關係可分為技術性醫患關係和非技術性醫患關係兩大類。前者是指實際醫療措施的決定與執行中的醫患之間的關係,後者指技術性醫療實施以外的,屬於求醫過程中醫患雙方的心理與社會方麵的關係。

非技術性醫患關係是心理谘詢過程中醫患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麵。許多研究證明,醫患關係的好壞反映著個體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心態,直接影響著谘詢環境,與心理谘詢的效果關係很大,甚至是療效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心理谘詢師建立醫患關係的能力是重要的臨床技能之一。

一、谘詢幫助的單向性

谘詢幫助的單向性是指谘詢師和求詢者之間的幫助和服務是單向的而不能是雙向的,即隻要求谘詢師幫助求詢者而不能要求求詢者幫助谘詢師。谘詢師必須明白,在整個谘詢和治療過程中,幫助求詢者解決心理問題是自己的義務和天職,除了規定的義務和費用以外,求詢者對谘詢師不存在與谘詢內容無關的義務和責任,也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件或交換條件。正如凱夫(Kanfer)和戈爾茨坦(Goldstein)指出的那樣:職業幫助關係好像是單行道,隻將益處通向病人。

誠然,谘詢師在谘詢過程中,其心靈也得到淨化,認識也在提高,但這畢竟是谘詢過程的副產品,其本身不是心理谘詢的必備內容,也無需刻意追求。

谘詢關係的單向性並非指谘詢師和求詢者之間作用的單向性,其內涵主要是指醫患之間的責任關係。

二、谘詢範圍的限定性

谘詢範圍的限定性是指谘詢師在心理谘詢過程中,其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

心理谘詢本身是一種具有診療性質的活動,谘詢師在谘詢過程中應緊緊圍繞求詢者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學範圍內提供職業服務。那種認為谘詢師可以或應該為求詢者提供全麵的、無限的關心和幫助是做不到的,相反,過多的、沒有必要的關心對建立正常的谘詢關係常常有負麵影響。心理醫生對求詢者超越了心理谘詢職業範圍的幫助,有時甚至是有害的。例如,當涉及法律問題時,谘詢師不能代替當事人打官司(可提出建議);遇到家庭糾紛不能為某一方去爭辯(可共同討論)等等。被卷入當事人的糾紛之中或是被移情的谘詢師往往是幫助不當所致。

在谘詢幫助過程中,谘詢師應牢記自己的身份,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中把握好分寸,與求詢者保持必要的心理距離。切不可感情用事,不受約束。對於當事人提出的建立朋友、戀愛和其他特殊關係等,應予以謝絕,直至治療結束。

當然,谘詢關係的單向性並不排斥谘詢師給予求詢者的其他幫助,例如對生活困難的求詢者予以經濟支持,但這種幫助隻能是無償的和不求回報的。

三、谘詢幫助的係統性

心理谘詢的目的是幫助求詢者解決心理問題,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適應環境和發展潛能。因此,谘詢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緊緊圍繞這一目的,給予當事人以專業的、係統的心理輔導和治療,而不應有任何保留。

谘詢關係的係統性要求心理醫生對心理谘詢的目的有一個全麵、完整的理解,要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哲學思想指導谘詢的全過程,詳細地詢問病史,耐心細致地進行全麵檢查,從當事人軀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三個維度進行多軸診斷,認真設計治療方案並予以實施,力求達到最佳的谘詢效果。那種隻局限於當事人具體問題或某一症狀的解決為目的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和敷衍了事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四、谘詢關係的時間與空間性

谘詢師和當事人之間的谘詢關係是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製的。谘詢關係的時間性意味著醫患關係的存在是從谘詢開始到谘詢結束,心理谘詢一旦完成,原來的醫患關係即不存在,除非求詢行為再一次發生。谘詢關係的空間性是指醫患關係隻存在於特定的場所,即心理谘詢室或治療室。在其他場合,例如在辦公室、商場,或是偶然碰見或者聚會等,均不存在那種醫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