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以外,谘詢師在與當事人交往過程中應有正常的人際關係意識,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身份,還對方非“病人”身份。否則會給求詢者帶來心理壓力或因此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負麵影響。
五、谘詢師能力的有限性
即使是受過正規訓練並依法取得職業資格的心理醫生,也應該意識到:任何人的知識、能力和經驗都是有限的。麵對錯綜複雜的心理現象,心理醫生隻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當事人提供有效的幫助,而決不能不懂裝懂,自以為是。要以認真、負責和科學的態度進行谘詢活動,最大限度地保護求詢者的利益。
心理谘詢師的能力與其知識結構和所接受的訓練有直接的關係。例如在美國,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員有臨床心理學家、谘詢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等,每一類人員由於所受的教育和訓練的不同,其服務範圍有一定的差別。臨床心理學家一般具有哲學博士學位或社會科學類碩士學位,可以獨立開業,從事心理治療和心理評估工作;谘詢心理學家大多在普通大學接受教育,更傾向於解決個人的煩惱;學校心理學家也多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們主要在中小學為教學、職業谘詢等目的進行智力等心理測驗,對在校學生進行與教育有關的心理治療;而社會工作者一般在社會科學類大學裏學習並獲得學位,他們更多的是幫助個人在社會係統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心理谘詢師的業務能力還與他的經驗和學識水平有關。因此,心理谘詢師對自己的能力應有自知之明,並且養成具備自我反思和修正原來判斷的能力和習慣。對那些力不能及的問題,應小心從事,謹慎處理,必要時應及時請求同行或有關專家的幫助,或請求會診或轉診,以免延誤求詢者的病情。
六、谘詢內容的守密性
為當事人保守秘密是心理醫生的一項基本義務。心理醫生不僅在谘詢的全過程中,而且在谘詢結束以後,都有為當事人保守秘密的意識和義務,並承擔必需的法律責任。在谘詢中,心理醫生應尊重當事人的知情同意權和隱私保密權,允許當事人不提供真實姓名、地址等信息。對於那些診斷和治療需要的信息,應向求詢者說清道理,使其自願提供。
心理醫生對谘詢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或材料都應防止向外泄露,除非同行會診或研究需要,不能隨意供人查閱,更不能將求詢者的經曆作為生活中的閑談笑料;心理醫生在研究、講課等學術活動中需要引用某些谘詢材料,應首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或者對資料進行修飾,使他人無法認定方能使用。
心理醫生在谘詢過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件事,都應盡量避免過分幹預他人的隱私,不要隨便了解與谘詢無關的問題,更不能引誘或強迫當事人暴露個人隱私問題。
非技術性醫患關係具有廣泛的外延,每一項內容都反映著醫患之間的道德關係、利益關係、價值關係、法律關係和文化關係。非技術性醫患關係在心理谘詢中較之於醫學臨床中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與技術性醫患關係聯係更為密切,可以說,心理谘詢中的非技術性關係是心理谘詢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些谘詢與治療理論中,甚至是關鍵性因素。當然,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考察,非技術性醫患關係與技術性醫患關係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們作為心理谘詢工作者必備的知識與能力的整體構成,是每一位心理醫生都必須掌握的。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1791/54813743.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