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心理護理概述(2 / 2)

(四)個體性

每個人由於自己的生活經曆、身體狀況、社會文化背景、心理需要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及心理問題。作為病人,即使患病後所患疾病相同,也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對疾病的不同應對方式。心理護理是根據病人的不同的年齡、性別、籍貫、民族、生活習慣、社會文化背景、職業及經曆、心理狀態,采用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活動,使病人早日康複。因此,它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心理需要及心理問題,應用最佳的心理護理方式,體現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個體化護理原則。

(五)複雜性

心理護理不同於一般的護理,它不像肌肉注射或進行其他的護理操作那樣簡單明了,心理護理是通過應用心理護理的知識及手段使病人在認知上、情感上、行為上發生變化。病人與護士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差異,病人與病人即使所患的疾病一樣,也會有不同心理表現,因此,需要護士綜合利用護理心理學的知識,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的心理需要,采用靈活的心理護理措施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

(六)前瞻性

身體疾病會影響人的心理,而不良的心理活動又會影響身體的康複,如此會形成惡性循環,使病人的身心受損。如果護士能認識到疾病對病人所造成的心理影響,通過預防性的評估,收集資料,分析病人的心理問題,盡快地采取措施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就能預防疾病對病人的不良心理影響,保證病人的身心健康。而預防性的心理護理措施應用越早,預防的效果越好。因此,心理護理的前瞻性特征要求護士及時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

四、心理護理的原則

(一)個體化原則

每個人由於先天的素質,後天的教育和訓練,個體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社會經曆、文化背景、經濟環境,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等方麵的差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心理。病人的性格、氣質、能力各不相同,患病後的心理及行為方式也會不同;有時疾病相同,護理情況相同,病人也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如具有樂觀、堅強、開朗性格的人與悲觀、軟弱、憂鬱的人患癌症後就有不同的心理反應。

病人心理的這種獨特的個性化特征,要求護士根據每個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情緒及行為等方麵的心理反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病人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

(二)啟迪原則

心理護理不是簡單地為病人作出心理選擇,而是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及原理,啟發病人表達自己的心理願望,發泄自己的心理壓力,並與病人一起探討所麵臨的問題,使病人在護士的啟發下自由選擇自己所要采取的措施。

(三)支持原則

人在患病時會出現失去自我控製、焦慮,自尊心受影響,感到親朋好友對自己漠不關心等心理上的孤獨無助感,需要護士在心理護理過程中給病人以支持,並要求護士對病人的家屬及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和指導,使他們也能及時為病人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使病人感受到關懷與溫暖,體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視的個人價值,從而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四)自理原則

美國護理學家Orem認為,護理是預防及治療人的自理缺陷的學科,護理的最終目的是使人達到最大限度的自理。自理是人通過自我保健、自我預防、自我診斷、自我調節、自我恢複等方式達到生活、身體及心理的自我護理。心理護理中的自理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通過心理護理消除病人的心理依賴感,使病人達到最大限度的心理自理;第二,自理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鼓勵病人在生活各個方麵的自理,會促進病人的心理健康。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1791/5481373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