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心理護理程序(2 / 3)

2.觀察法

對病人表情及行為的觀察也是獲得病人社會心理資料的重要來源,護士運用有計劃、有目的的係統觀察了解病人的儀表及打扮、麵部表情、身體姿勢、生理反應等方麵,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心理變化。

(1)麵部表情的觀察:麵部表情可以表現病人的情緒狀態,如人高興時滿麵笑容,憂愁時愁眉不展,悲哀時眼瞼下垂,困窘或羞愧時麵色潮紅。

(2)言語表情:指情緒性的言語聲調、語調、語氣等類語言表現。如爽朗的笑聲表示愉快;不停地**表示痛苦;喜悅及緊張時聲調高,言語速度快,語調高低差別大;悲哀時音調低,言語緩慢;憤怒時語調高而尖且有顫抖等。

(3)對生理反應的觀察:人的情緒表現會出現生理功能的改變,如恐懼時麵色蒼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口幹、出冷汗等;憂鬱時感到胃部不適、食欲減退、四肢無力;焦慮時坐立不安、尿頻等。

3.整體評估法

這是美國護理界以Gorden的功能性健康模式為指導,為住院病人設計的一套具體而實用的心理社會評估方法。包括評估的內容、方法、範圍及具體表格,要求護士用會談、觀察、儀器、心理實驗、實驗室檢查等方式全麵收集病人的資料。心理社會評估包括12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病人的一般入院資料,其餘11個部分全部按照Gorden的11項功能性健康模式來設計,包括健康感及健康管理,排泄、活動與鍛煉,睡眠與休息,認知—感知方麵,角色關係方麵,性及生殖方麵,應激與應對,價值與信仰等。

4.實驗法

臨床上評估病人心理活動,還可采用實驗的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某種心理現象,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實驗法一般分為自然實驗法及實驗室實驗法:(1)自然實驗法:病人處於一般的病房環境中,采用一定的方法以引發病人的心理問題,以觀察分析病人的心理狀態。如調查音樂、光線、顏色、病房布局等情況在疾病過程中的心理效應。(2)實驗室實驗法:在專門的心理實驗室內借助各種儀器及設備對病人進行心理實驗,以取得可靠精確的數據。如用有關心理實驗儀器進行檢測,鑒別正常或病理的心理過程,為心理護理提供依據。

5.心理測試

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量量表或測量儀器來測查病人的心理狀況,以分析病人的心理問題。測量量表的選擇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及心理問題來確定,且必須考慮量表的信度及效度。常用的測量量表包括:(1)人格測驗量表:如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洛夏墨跡測驗等;(2)診斷測驗:如H-R神經心理學測驗、康奈爾身心症狀調查表、症狀自評量表、抑鬱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醫院焦慮抑鬱情緒測定量表等;(3)能力測量表:如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等。

6.自我評估法

自我評估法是在病人權利及自我保健的基礎上提出的由服務對象以簡單而準確的方法了解自己心理狀態,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優勢,確定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的過程,包括了解自己的感知、情緒等心理過程,氣質、人格、能力等個性心理方麵的問題。一般常用的心理自我評估的方法包括:(1)生活事件壓力評估量表;(2)個性堅毅量表;(3)評估推理法(Agorithm);(4)其他的心理測試方法。

7.其他方法

包括與病人的家屬、同事、朋友、病友等人交談以了解病人的情況,查閱病人的病曆以了解病人的職業、籍貫、個性、家庭、社會文化背景等,了解病人的心理變化及其誘因。同時護士可以通過閱讀病人提供的日記、書信、文章等其他書麵材料以了解病人的內心活動。

(四)心理社會評估的注意事項

1.資料的收集必須客觀、全麵、準確。

2.最好從病人那裏收集第一手資料。

3.注意保護病人的隱私,尊重病人的人格、自尊及權利。

4.必須以科學的係統的方式收集資料。

5.盡量以量化的方式收集資料。

6.護士必須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如認真地傾聽,對病人的交談感興趣等。

三、心理護理診斷

(一)心理護理診斷的步驟

心理護理診斷一般包括下列步驟:

1.確定病人心理反應的性質 是以焦慮為主,還是以憂鬱或恐懼為主;同時確定病人的心理問題是現存的,還是潛在的。

2.確定病人心理反應的強度 如病人的心理反應是以焦慮為主,應考慮焦慮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

3.確定引起病人心理反應的原因 搞清病人心理問題的原因是為了幫助病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很複雜,它與疾病的性質,病人的性格、社會階層,病人對疾病的態度及重要關係人對病人疾病的態度密切相關。如患病後的焦慮,一些人可能是由於患病後對疾病缺乏認識引起,一部分人可能是擔心經濟負擔而引起,另外一些人可能是擔心生病後影響工作或家庭生活而引起;再如對疾病的反應,有些人認為疾病是難以忍受的,而一些孤獨不幸的人可能認為隻有生病時才會受到較多的關心,這些人可能對疾病的心理反應較低。

4.形成恰當的護理診斷 目前心理護理診斷的理論尚不完善,診斷名詞尚有一定的爭議。一般護士可以從NANDA所公布的社會心理方麵的護理診斷中選擇恰當的護理診斷。在選擇護理診斷時,護士應該了解每一條診斷的確切定義及診斷依據,以作出恰當的護理診斷。

5.確定問題的先後次序 一個病人可能同時存在幾種不同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因此,護理診斷要按照心理問題的輕重緩急,以一定的先後次序排列,先解決重要的心理問題,然後再逐項解決其他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排序方法很多,如可以按照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排序,或按照病人的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排序。

(二)心理護理診斷的陳述

在寫護理診斷陳述時,護士可以按照PES公式來書寫,即按照問題、原因、症狀體征來書寫護理診斷。比如病人初次被診斷為糖尿病時,會出現一係列的心理反應,其護理診斷可能包括:

1.恐懼 與需要終生應用胰島素,改變飲食及其他生活方式有關,表現為麵部表情恐慌,自訴:“我怕得要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是否生活的各方麵都要改變。”

2.無效否認 與對疾病的認識偏差有關,表現為不斷查閱自己的病曆及有關的診斷檢查,並不斷地詢問護士:“我的化驗單是否有問題?是否將別人的化驗單與我的化驗單混淆了,我怎麼可能患糖尿病?肯定是別人搞錯了。”

3.角色改變 與疾病住院有關,表現為無法接受病人的角色,不斷地對家人發脾氣。

4.心理困擾 與疾病引起的生活改變及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有關,表現為不斷地抱怨“上帝為什麼對我這樣不公平”等。

5.焦慮 與患病後家庭的經濟負擔加重及患病引起的情緒改變有關,漢密頓焦慮量表測定結果顯示焦慮程度為重度。

四、心理護理計劃

(一)護理目標

1.心理護理目標的含義

心理護理目標是針對病人的護理診斷,希望通過心理護理達到病人心理狀況的改變。心理護理目標同時也是檢驗心理護理效果有效性的標準。

2.心理護理目標的分類

(1)長期目標:需要長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才能達到的目標。一般是中期及短期目標的最終結果。長期目標一般是6個月以上才能達到的目標。

(2)中期目標: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是長期目標的分目標。一般是3~6個月才能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