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宮廷深幾許(2 / 2)

“哦,哦,哦······”因上了年紀,吳氏腦子不大好使,神色中有分困惑,“太皇太後她老人家駕鶴西去快十年了吧?那片樹林······”

首領內侍眼睛睜得滴溜溜圓,焦急的等待皇太後把話說完,從而決定那片樹林的命運,常德公主趕緊起身,告辭道:“皇上已在乾清宮備下晚膳,臣不宜耽擱太久,就此告退。”

“哦,哦,哦······這便走啊?”吳氏談興正濃,見常德公主已在行禮,不禁失望的歎口氣。

與腦子略顯糊塗但說話管用的皇太後吳氏不同,上聖皇太後孫氏頭腦清醒,地位尊崇,但她的話不具任何影響力,每逢宮中迎來盛大典禮,她都會被抬至顯赫位置,發表一些禮節性講話,講完之後就被束之高閣,事後連水花都不會濺起一朵。

尊崇的地位完全虛化,親生兒子幽閉於南宮,親孫兒儲君地位即將不保,對此,她卻無能為力,隻能清心寡欲,每日與青燈古佛為伴。

“臣參見母後,恭請母後聖安。”

當常德公主踏入鹹熙宮後,親生女兒的問安聲仍不能喚醒裝睡的上聖皇太後,孫氏依然跪在蒲團上,默默誦經。

“母後的心可以虔誠禮佛,身卻無法遠離深宮,東華門之外,還有一個叫南宮的地方,那裏的主人不該被母後遺忘。”

孫氏的頭微微一動,這是常德公主進來後,她的身體做出的唯一一次反應。在她看來,遺忘上皇的不是她這個上聖皇太後,而是滿朝文武大臣,人心不古,肇始於廟堂之上,南宮的一池秋水應能測出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受盡冷落的上皇已成了過去的符號性人物,而今在朝中君臣妥協時不具備任何利用價值,誰會關注上皇的境況?

“還是多關心關心東宮的主人吧。”

孫氏終於開了口,卻未能讓常德公主如願。孫氏說出此番言論是基於形勢比人強的現實考量,當初正統皇帝北狩後,趕在監國的郕王登極前,她與朝中重臣秘議,以詔敕冊立朱見深為皇太子,一幫老臣既然參與了合謀,就得替自己一世名聲著想,不便做個反反複複的小人。

而且,眼下朝中的確有許多老臣在替皇太子發聲。

“臣以為,南宮為先,東宮為次,上皇的禮遇恢複正常了,皇太子的儲位自能無虞!”

母後的淡泊令常德公主深感失望,而孫氏接下來一心向佛,超然物外的姿態,令她更加失望。

常德公主明白自己是在枉費唇舌,不得不作禮告別自己的母後,孤身前往乾清宮,以期在景泰帝麵前做最後的努力。

一代禦姐,與各地皇室宗親暗中多有往來,但皇室宗親若暗通信息,合謀紫禁城裏的大事,那就犯了大忌,她斷然不會走這步臭棋。

投身於蒼茫的暮色中,常德公主一路冥思苦想,盤算自己兜裏是否裝有好牌,算來算去,她遺憾的發現,在朝中百官集體失語的當下,她隻有親情牌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