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從來胡運不百年(1 / 3)

洪武元年八月庚午,大明軍攻入大都。九城都穩定以後,徐達、常遇春等諸將,一起排開軍列,往皇城內走來。常遇春罵道:“直娘賊,他倒走得快。老常歇不得也,大將軍下令,我明日便起兵往追,不拿著韃子皇帝,誓不歸還!”徐達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伯仁急的甚麼,還怕他飛上天去?倒是擴廓帖木兒已將兵向雲中,來援大都,我等不如速越井陘,抄他的老窩去。此人才是心腹大患,一個逃亡的韃子皇帝,值的甚麼?”

眾將來到大明殿,常遇春看了上麵的龍椅,大叫道:“這椅子卻好,比建康的還大。我大明皇帝一統江山,如何容有更大的椅子,誰人可坐?待老常尋把斧子,將它劈碎了燒火罷。”大將李文忠忙道:“伯仁叔休得魯莽,既是這個椅子大了,就該與我洪武皇帝坐去。且教人好生運回建康去罷。”

眾將都笑。李文忠悄悄對淩衝說:“還記得昔日仙霞嶺下之誓麼?我今要往韃子皇宮裏去掘地來。他走得匆忙,定有財寶藏在地下。不挖他個幹淨,難解我心頭之恨!”淩衝知道他是在開玩笑,不禁莞爾。

徐達道:“自忽必烈建立元朝,至今才九十四年。俗謂‘胡運不過百年’,誠哉斯言!”諸將都鼓掌,淩衝心裏卻說:“若從成吉思汗建蒙古國起算,或從忽必烈登基起算,可都過了百年也。”心裏想想,當然不能反駁。

他派出手下士兵,往大都郊區去尋訪艾布父女,可是連訪了七八天,卻都沒有消息。想來他們躲避亂軍,藏了起來,局勢尚未全部穩定前,不敢回大都來找自己。這天中午,他在烏馬兒教長主持的清真寺中禮拜完畢——同做禮拜的,還有大將常遇春,常遇春從小就是******——才出門,就看到有名虞候等在門邊,叫他們:“常將軍,淩將軍,大將軍擂鼓聚將哩!”

常遇春大為興奮:“想是又要動兵了也!”兩人飛馬來到設置在中書省中的帥府,進了議事廳一看,諸將都已齊集。徐達看他們到了,從座位上站起來,宣布說:“陛下有旨,教我等速走井陘,直插太原,攻取山西,偏將軍湯和、右副將馮國勝亦將北至真定,與我會師。”

話才說完,常遇春抱拳說:“此番定要讓常某做了先鋒!”徐達笑道:“伯仁請令,再好不過。”注目淩衝:“退思,中州軍的內情,你較熟稔,可肯與常將軍同行?”淩衝急忙回答:“末將領命。”

當下,即以孫興祖總六衛之師留守大都,明軍主力,以徐達為大將,常遇春為先鋒,浩浩蕩蕩往西南方向開拔。臨行前,淩衝來找孫興祖,向他說明自己的師父、妻子和丈人都在大都附近,請求:“若他們尋來嗬,千萬看顧則個。”孫興祖一拍胸脯:“退思的親眷,便如某的親眷一般,況冷先生神仙一般人物,孫某素來最敬重的。且放寬心,交在某身上便是。”

淩衝沒見到雪妮婭,很不想這個時候離開大都,但軍令不可違抗,況且他也很想跟從西征,與王保保交戰,心想,若王保保遭擒,自己在時,或能救他一條性命。因此關照了孫興祖以後,就整理行裝,跟隨常遇春南下了。

九月底,常遇春來到真定,與南路軍的先鋒馮國勝會師,合兵兩萬,直插太行山井陘口。十月初,破碗子城,攻取潞州。此時中州軍的主力,都跟隨擴廓帖木兒經雲中往救大都,山西空虛,隻有留守毛翼、韓劄兒等集兵七千,前來堵截。

淩衝曾跟隨毛翼在太原城下擒殺貊高,深知此人之能,於是提醒常遇春小心。帳前驍將楊景、湯斌笑道:“那是擴廓的舅子,靠了女人升上來的小白臉,有何可懼?淩將軍忒持重了。”向常遇春請令說:“與我二人三千精兵,立斬毛翼首級,獻於麾下。”

常遇春點點頭:“二位將軍忠勇可嘉,隻是用兵最忌驕敵,千萬莫要大意。我與你們五千精兵,前麵破了敵軍來報。”

幾天後,兩軍在韓店大戰,從巳時直殺到午後,明軍大敗,丟盔卸甲,損失超過七成。幸虧常遇春領兵及時趕到,才救下楊景、湯斌二將的性命。毛翼按兵,緩緩退去。

淩衝聽說毛翼勝了,明軍敗績,心情非常複雜,也不知道是憤怒、哀傷,還是歡喜、憐惜。常遇春卻勃然大怒,教把楊、湯二將捆了,送往建康交皇帝發落。他對淩衝說:“退思說得不差,毛翼的是將才,更兼中州軍訓練有素,正乃勁敵也。”嘴裏似乎說得十分嚴重,表情卻極為興奮,躍躍欲試的便想親自上陣去廝殺。

淩衝勸道:“陛下常告誡伯仁叔:‘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不慮不能戰,慮輕戰耳。身為大將,卻好與小校角,甚非所望也。’如何忘卻了?”常遇春摸摸頭,傻傻地一笑。

※※※

毛翼退去,常遇春遣馮國勝攻克澤州,自己北上太原,還沒到榆社,先聽說擴廓帖木兒已自東北方趕回太原,於城下列陣,所部不下二十萬眾。常遇春驚道:“這廝動作倒快!”突然小校來報:“徐大將軍將四千騎兵,已到我營。”

原來,徐達也聽說擴廓帖木兒趕回太原,急忙親自前來,告誡常遇春不要輕動,等大軍前來回合,再與敵人決戰。他還說:“敵將豁鼻馬暗來約降,且待大軍到了,裏應外合,可破擴廓。”

但是常遇春反對他的意見,說:“我今欲固守以待後援,他擴廓帖木兒未必容我不戰,將大軍殺來時,這點點人馬,盡遭挫踏。既有豁鼻馬約降,不如趁夜往劫敵營,其眾可亂,其將可縛也。”徐達堅持固守待援,常遇春卻不聽:“我是先鋒,臨陣應變,是某的職責,你大將軍自回中軍指揮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