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從來胡運不百年(2 / 3)

淩衝不懂兵法,也不知道他們兩個誰說得有理,不好解勸。兩人吵了一架,最終還是徐達個性溫和,做了退讓:“既如此,你自統五千精銳前去劫營,我在此固守。若劫不得時,速速歸來,以免多損士卒。”常遇春高高興興地領了將令,拉上淩衝,準備明日晚間就去劫擴廓帖木兒的大營。

淩衝心中矛盾,但是不好反對,隻得與常遇春同行。第二天晚上,五千精銳騎兵悄悄接近太原,隻見城外連營數裏,燈籠火把,亮如白晝。

常遇春輕聲對淩衝說:“擴廓帖木兒的是將才,此營真紮得好。可惜,卻攔不住老常的鐵騎!”分淩衝一半兵馬,與自己相隔半裏,並頭殺入。

接近中州軍營,常遇春突然一聲呼哨,把手中長槍一擺,手下騎兵有攜帶火銃的,同時瞄準敵營發射,響聲震天。常遇春一馬當先,殺入陣中,淩衝在他側麵,緊緊跟隨。

中州軍以為敵人尚遠,未曾防備,突然遭襲,立刻亂成一團。豁鼻馬父子趁機順風縱火,大聲鼓噪,倒好象敵人有千軍萬馬一般。淩衝突破鹿角,殺入敵營,槍起處,血肉橫飛。他心中暗道:“這些也多是漢人,今日漢人殺漢人,好不可悲嗬!”但心裏雖然這樣想,終究是兩軍廝殺,手裏可絲毫不敢輕慢。被他連衝三重鹿角,突破六道營帳,直往陣中殺來。

正殺間,突然看見前麵數十名中州軍簇擁著一人,散發青衿,正是王保保。王保保正在營裏夜讀兵書,驟然遇襲,饒他身經百戰,也不免慌了手腳,連鞋子也才穿了一隻,就被親信虞候、小校們扶上了馬,出帳逃命。他這一輩子,就算關保、貊高反叛,也從沒有這樣狼狽過。

淩衝見了王保保,愣了一下,但還是本能地馳馬殺去。幾名小校上來阻攔,被他一槍一個,挑翻在地。王保保手中沒有兵器,看淩衝迫近,微微苦笑:“今番中計,死在你的槍下,我也不枉了。隻求你好生照顧我妹子,莫教朱元璋ling辱於她。”淩衝道:“你若歸降,高官顯爵,何苦偏要求死?”

“休想!”王保保雙眉一豎,突然大喝道,“要殺便殺,要我降那朱和尚,除非天塌地陷!”淩衝看看衝到麵前,心中百感交集,但身在敵陣中,不由自主地當胸一槍紮去。他心道:“罷了,罷了,私交不比國仇。王兄,我今取你性命,總好過你被擒遭辱!”眼看這槍已經到了王保保胸前,突然斜刺裏跳出一個人來,以身相護,淩衝這一槍,就狠狠地刺進此人的肩胛裏去。

那人身在半空,用劍脊一拍王保保的馬臀,叫一聲:“大王快走!”淩衝槍尖刺入,標起一道血泉,那人悶哼一聲,反手抓住槍杆,“喀”的一聲折為兩段,同時“咕咚”墜地。淩衝定睛看時,不是別人,卻原來是“病鍾馗”龐明。

淩衝苦笑道:“龐大哥,你這又何苦來哉。”身旁幾名士兵撲將上去,早被龐明爬起來揮劍砍倒。龐明向淩衝一點頭:“各為其主,何必多言?”一抖長劍,向淩衝分心便刺。

淩衝看王保保已經騎馬跑遠了,不知怎麼的,反倒大鬆了一口氣。他長槍已斷,當下拔出腰刀來,一招“關平獻印”,磕開了龐明的長劍,喝道:“你且先裹了傷口來,淩某不占你的便宜!”

龐明想起昔年在慶都縣時,他與淩衝較技,先讓淩衝把傷口包裹了,自己不占便宜,此番淩衝分明是投桃抱李,酬謝他當年的恩德。當下苦笑一聲,反手閉住了自己背上穴道,撕下衣襟,隨便包紮了一下。

他擺開一個架式,正要與淩衝激鬥,忽聽不遠處有人叫道:“休與他糾纏,追擴廓帖木兒去嗬!”淩衝聽得分明,那是常遇春的聲音,於是將刀一擺,對龐明說:“龐大哥,小弟不得不遵將令。今日且休,來日再戰罷。”說著,也不管龐明有甚麼反應,拍馬舞刀,往斜刺裏就衝了下去。

一直殺到天亮,也沒再見到王保保的蹤影。中州軍從來沒遭遇過這樣慘重的失敗,傷亡與投降的超過兩成,餘部退回太原,士氣低落。常遇春回到大營,徐達已經準備好了酒菜給他慶功,鼓掌說:“伯仁真當世第一奇男子也!”

常遇春對徐達說:“酒卻多少吃上兩杯,隻此刻元軍膽落,機會千載難逢,須速速進取太原,休待他恢複元氣嗬。”徐達點頭,傳令主力急速前來會合。第二天,前鋒進至太原城下,豁鼻馬聯絡城中交好的將領,打開城門,放明軍殺入。擴廓帖木兒率十八騎北逃,常遇春追到忻州,不及而還。

太原攻克,算是端了中州軍的老巢,擴廓帖木兒麾下的百戰精兵,降者超過四萬,從此元廷退居漠北,再也無力南下,史書上稱為“殘元”或者“北元”。淩衝殺進城中,捉了幾名王保保的親信虞候,詢問他們主帥家眷的下落。他本意想找到王小姐和商心碧,保護起來。虞候們回說:“商夫人與大王同走了,郡主卻被駱虞候護著,逃出西門,不知去向。”

淩衝心說,駱星臣對王小姐的一片癡心,今天可找到表現的機會了,他多少練過一些武功,若在城破前就護著王小姐離開的話,或可保其平安,一顆心放落肚中。下午,他正在太原城中巡查街市,打掃戰場,突然小校來報:“徐大將軍傳喚。”

淩衝苦笑道:“我還真忙哩。”急忙騎馬往城外大營來。才進大營,就聽一人笑道:“大將軍克定山西,建不世之功,一統甌宇,隻在目前,可喜可賀。”聽來是胡惟庸的聲音。淩衝進帳見禮,胡惟庸說:“聽大將軍言道,退思此番建功不小。年節將至,大王想念得緊,喚退思歸去哩。”說著,出示了朱元璋的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