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學會停步歇腳 生命序位重分配(1 / 1)

第十章學會停步歇腳 生命序位重分配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一些人活著是為了工作,最終死在工作上,這是不應該提倡的。

比爾·蓋茨說:“人生有兩項主要目標:第一,擁有你所向往的;第二,享受它們。隻有真正聰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努力工作,同時享受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善於自我調節的人,一定能找到最大程度地發揮潛力的平衡點。

台灣心理學家遊乾桂花了五年時間思考,終於決定改變工作型態,減少趕場演講,留些時間給自己種花、看星星,重新安頓身心。他體悟到,工作中的快樂與不快樂,可能僅是5.1比4.9的微差而已,中間有個階梯,你可能爬到中間的梯子擁有恰好的平衡,也可能隻走了一階。即使如此,你也在進步,平衡尺上的浮標又往前遊移一格。

遊乾桂用自己的生命平衡法則,用來製衡工作與生活。他將生命切成健康、時間、自由與快樂等四塊,視個人狀況分配比重以及排序。如果每個元素都不缺,反應到工作上的態度與情緒,不會有太強的差距,因而獲得適當的平衡。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常常不得不麵對的難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身在職場的人們越來越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相當大一部分人感到工作不快樂,身心疲憊。所以,“努力工作,盡情享受”的文化理念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認同和倡導。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些人活著是為了工作,最終死在工作上,這是不應該提倡的。努力工作和良好的業績並不是公司對員工期望的全部,而保持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平衡,精神飽滿地工作與積極地生活是人類共同向往的目標。

每天,你是不是任由疲倦、沮喪、煩悶包圍著你?你對你的生活與工作感到無比的厭煩,簡直有快活不下去的感覺?當你覺得疲倦、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對上司或同事發怒的時候,這就是你需要休息的信號。 這時候,你就要去尋找一些工作之外的東西,享受8小時之外的快樂。

你可以通過參加一些豐富多彩的健身、娛樂活動,來調解工作壓力,擁有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促進個人成長和能力發展,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工作績效。這樣做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你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陽光心態,把工作當作快樂的生活過程。

你可以把你的愛好和業餘活動當作本職工作一樣認真對待,拿出足夠的時間用在它們上麵,並同樣引以為豪。實際上,如果你隻把來自辦公室的工作成績看作是成功的唯一標準,那麼唯有事業上春風得意時,你才會感到快樂,而一旦工作遇到麻煩,就會感到苦惱不堪。如果你把快樂也維係於你的職業努力之外,那麼在工作受挫時,就很容易保持一種積極、輕鬆的心態。

過度的壓力和勞累常常使人身心受損。你一定要謹記,事業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確保工作和生活張弛有度。工作越忙碌,越應該學會見縫插針地“偷懶”,以便有足夠的體能和極佳的精神狀態從容應付擺在麵前的大小事務。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一定要保證每周都拿出一定的時間讓自己從繁忙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在這段時間裏,你可以去郊遊、登山,也可以去參加體育鍛煉或者去參加社區活動。

盡管有些人留出了休閑的時間,但他們的休閑時間大部分隻是花在看電視上。這種休閑方式並不是很好,看電視是最消耗時間的消遣——看電視是取代社交活動,而不是參加社交活動,是一種消極的活動。

除了看電視外,也有一些人以花錢購物、吃零食、到處閑逛等方式來度過他們的休閑時間。實際上,這些也是消極性的休閑。

那麼,哪些才是積極性的休閑活動呢?比如寫作、閱讀、散步、參加社區活動等可以拓展個人思維和才能的活動,才是積極的休閑活動,它們能讓人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留下休閑的時間還不夠,你還要知道如何去休閑、運動。運用休閑的方法,決定了你快樂的程度。

總之,你除了要執著於工作之外,還必須擁有個人的生活空間——花時間去休閑、運動。如果你能在工作之外也過著充實而滿足的生活,你就能把這種好心情帶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