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學會停步歇腳 你得到的就是你失去的(1 / 1)

第十章學會停步歇腳 你得到的就是你失去的

人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命點,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都得,一定是他人為你放棄;都失,也太對不起自己。

生活就是你決定以失去一些東西為代價去得到另一些東西的過程,你得到的時候也就是你失去的時候。得到與失去,怎樣才可以平衡,是人生的一個大問題。

一位事業有成的女士接受電視台的采訪,問及家庭生活時,她以相當自豪的口吻說:“女兒已經兩歲,但是我從未給她洗過衣服。”看來,她對女兒最基本的愛好一無所知。 這位女士事業上的成功是以失去對女兒的成長教育換得來的,有得有失。其實她完全可以多用點時間在女兒身上,隻是她看重她想要得到的,卻忽略了自己失去的。

一位平日工作繁忙的父親來紐約拜會朋友。那幾天也正趕上女兒學校放假,他已經安排出整個周五晚到周日陪女兒遊玩紐約。期間,他在紐約最好的朋友邀請他周五晚到美國富人集聚的紐約長島魷魚灣賞夜景,他思索了一下,還是婉言謝絕:“因為我已經跟女兒有約在先,所以絕不可以讓她失望。”後來,他女兒說,生命中最最尊敬的人是她的父親,因為父親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沒有食言。

這位父親與上麵那位母親在對待事業與子女親情上所做的選擇正好相反,多給子女一些關愛並不妨礙他事業上的成功。幸福的生活需要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事業和家庭都需要用心去經營。有時我們追求的越多,反而失去的越多,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要辦,不能隻關注於事業,一個人事業做的再大,如果身後沒有親情、愛情、友情的支持,這個人的人生未必是幸福的。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上,我們還有對親人和朋友的祝福和關心。

有一次,20多位企業老板坐在會議室等著其中一位老板出現,原來這位老板正在與太太通電話。一位老板對他氣急敗壞地喊:“你給我把電話放下,即使對方是美國總統你也要放下!”但是,他沒有放下,還是心平氣和地安慰太太。表麵看來那個通電話的老板很自私,但局外人怎知局內發生的真相呢?也可能最後的幾句話關係到他們之間的“生與死”呢?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克拉克教授曾經對他的學生說:“事業上的成功抵償不了私人生活的失敗。”這種說法並非偶然,在西方國家,人們雖然看重金錢和事業,但並沒有忽視家庭生活,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口號:“走向生活,在事業與私人生活之間尋找平衡。”生活不應是無休止的追求,我們不應該忘掉事業之外的許多東西,也不應該直到失去了這些東西才感到它們的珍貴。

林兵從不愛笑,同事都不喜歡他,希望老板在年終把他“趕”走。直到有一天,老板與他深談後才感悟到幕後的真實。兩年前的春節前夕,林兵剛剛走進辦公室,突然接到妻子從醫院急診室來的電話,說她早晨被公共汽車撞壞,可她本人感覺還正常,但必須留在醫院觀察24小時。妻子請他不要擔心,可以下班後再來看她。林兵想,反正還有幾個小時就下班了,再說,春節前正麵臨漲薪、發獎金的關鍵時刻。但是從下午3點起,他開始坐立不安,4點半的時候,醫院打來電話,說他妻子由於內傷,突然昏迷,搶救不及已經離開人世。婚姻路上,7個年華,許多朋友早已離散,唯有他們相愛到今,可是在妻子最後的一刻,竟然讓她一個人孤獨地離去。他不知問過多少假如,罵過多少不該。兩年過去了,但那番心靈上無盡的悔恨,如何讓他再笑得起來呢?

人生中,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閃念間。到底要得到什麼?到底會失去什麼?見仁見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充實,人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命點,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都得,一定是他人為你放棄;都失,也太對不起自己。

有得必有失,隻是多少的問題、大小的問題、時間的問題。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對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失去洞悉力,其實,那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