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交際心理學 第四章善用心理效應來交際(2 / 3)

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和SE阿施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種效應的存在。阿施選用了57對形容詞,第一對都是由正反、褒貶意義的詞組成,如:“清潔—肮髒”等,他在實驗中發現一個人最突出的核心品質起著一種類似暈輪的作用。如:“熱情—冷酷”分別反映了兩個人的主要品質,當要求被試回答;這兩個人中哪個“慷慨”、“風趣”、“有禮貌”時,90%以上的被試者回答熱情的人是慷慨、風趣、懂禮貌的;大多數被試者認為冷酷的人是粗魯的。

由上可以看出光環效應是一種先入為主,憑第一印象一錘定音的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有些“以點蓋麵”。如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會被老師和家長認為是一個智力很高,聰明,熱情,靈活,有創造性的學生。與之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在某一方麵表現不好,成績不好或者調皮搗蛋,那麼往往就會被教師和家長認為一無是處。

了解“光環效應”這種現象,有助於人們克服社會交往中所產生的心理偏見,避免單憑初始印象,以偏概全所導致的片麵性。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並不總是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往往是根據已有的了解對別人的其他方麵進行推測。我們常從對方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係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即根據最少量的情況對別人作出全麵的結論。

設防心理

小豐今年22歲,交了個女朋友,兩人都非常喜歡對方,但小豐自覺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平時和女友的話特別少。每次兩人在一起,小豐都不知說些什麼。有時還不敢說話,對自己的朋友話也很少,平時和家裏人說話特別多,就是一見到外人就變得話很少了,有時想的很多,可到時就想不起來了,有的時候想起一部分說完就沒有了。他覺得自己的性格非常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內心覺得十分苦惱。

心理學家分析,像小豐這樣麵對自己喜歡的女孩話少與男女在戀愛時期由於體內所分泌的雄性激素水平趨於一致,以及傳統文化對男性所要求的慷慨大度有關,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說話少,並不代表愛的成分少,而是愛戀著的雙方更多的是看重心靈間的默契。

但是麵對家人話多,麵對外人話少的情形則是設防心理在起作用,所謂設防心理就是與他人相處時所產生的防範心理,在人際交往中這是一種較普遍的心理,比如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或總是怕對他人說心裏話被人笑話等等。

心理專家認為,適度的設防心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幫人們分辨是非真偽優劣以及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等等,所以他們提倡在社交過程中謹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過度的設防心理又會在社交過程中產生負麵作用,它會使周圍人對自身產生心理距離,阻礙正常的人際交流。所以在交往中一點不設防是很難適應社會的,但是,同時我們還是要相信社會上善良的人占多數,與人交往時要以信任、尊重和愛的態度和行為去對待他人,相信他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

交際細節中的心理學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些細節不容忽視,比如某人在頭上別了一個小小發夾,如果你發現後及時稱道,說不定會因為這點小事而使她對你異常好感;一貫對你冷漠的某人突然對你笑臉相待,這也許是你們改善關係的一個良好開端……不要小瞧了這些交際細節,它往往是撥動人際關係“千斤”的“四兩”!

交際中的細微之處,常常包含一些大文章。適時把握這些方麵,有助於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比如對他人的“得意小作”進行讚美,因為每個人,包括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和自卑感濃鬱的人,都有令他們自豪的地方,這些“閃光點”可能非常小,或許隻有他們本人心裏清楚,甚至連他本人也沒發現。如果我們對這些小小的長處予以稱讚,肯定會令他們高興。從人緣這個角度來說,稱讚小小長處比誇獎人人皆知的優點更有效果。

此外,還比如記住他人的“隨意話語”,在別人意想不到的時刻給他人以驚喜或者做點讓他人以外的小事都能拉近與別人的心理距離。

宋揚在他剛剛當選某市市長時,他在人代會上發表了精彩的就職演說,引起了陣陣掌聲。一位人大代表前去向他祝賀。宋揚說:“對,大家一共鼓了18次掌。”這位代表立刻跑去核對會議記錄,確實沒錯,宋揚市長說的數字非常準確。顯然,宋揚在演說的同時,仔細記下了會場上鼓掌的次數。因為這事,與會代表還有知情的市民對這位新來的市長投以欽佩的目光。人們想到,如此精明的市長既然連這小小細節都注意到了,對這座城市有益的東西又怎麼會落在市長的視野之外呢?相信這樣的市長必然能夠把他的炯炯目光投注到每一個市民的歡樂與痛苦上,相信宋揚必定能夠帶領廣大市民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