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必須克服的心理現象 第五章商務交往與談判中的心理作用(2 / 3)

第三,對於絕大部分表情來說,突然的開始和結束就表明在有意識地運用這種表情。而隻有驚奇例外,它一閃即過,從開始、保持到停止總的時間不會超過1秒,如果持續時間更長,他的驚奇就是裝出來的。很多人能模仿驚奇的表情動作——眼眉上挑,嘴巴張大——但很少人能模仿驚奇的突然開始和結束。

第四,假笑時,麵孔兩邊的表情常常會有些許的不對稱。習慣於用右手的人,假笑時左嘴角挑得更高,習慣於用左手的人,右嘴角挑得更高。

第五,笑容來得太早或太遲都可能表明是一個欺騙的表情。例如,如果一個人說:“我不是已經和你說過這件事了嗎?”然後才勃然大怒,這多半是在欺騙,他的表情是矯揉造作出來的。麵部表情和身體姿勢應該同時發生,而不是在其之後才發生。又如,一個人砰砰砰地敲打桌麵之後才表現出憤怒的樣子,這實際上是裝腔作勢,是在演戲。

第六,當一個人悲哀、苦惱、痛苦和有負罪感時,眉毛的內角挑起,前額向中間皺起。不到15%的人能假裝出這種表情。要裝出恐懼和難過的表情甚至更難,這些表情為:眉毛挑起,雙眉皺在一起。其很易將秘密泄露,並且隻有10%的人能裝出這種表情。

肢體動作“出賣”說謊者

世界上沒有看不穿的謊言,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我們不僅可以從一個人的笑容識別其話語的真實性,更可以通過其肢體動作看出其話語的真實性。因為說謊是一種複雜的行為,要做到讓人相信,需要動員全身的器官共同“演戲”。一般來說,無論一個人的說謊技術如何高明,他的肢體都會“出賣”他。因此,善於觀察的人,光看一個人的動作,就可以斷定對方是不是在說謊。在談判桌上,當發現對方有以下任一動作時,你就需要長個心眼,綜合各種已知信息判斷對方是否是在說謊。

1遮掩嘴巴

行為心理學家戴斯蒙·莫裏斯博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研究人員把護士作為測驗對象,要她們有意地對病人謊報病情。通過錄像觀察,這些護士在說謊話時,比平常實話實說時使用了更多的用手掩飾嘴部的動作。由此得出結論:手遮嘴的動作有說謊的嫌疑。

當有人在與你說話時,不自覺地時常出現用手護著嘴的動作。當說到與之相關的關鍵點時,有人甚至有意假咳嗽以便用手來遮嘴,這時就要對這人說話的真實性多加留意。這時候,也許他說出的話有詐,也許他在說謊,結合前後的交往,你就會不難對他作出準確判斷。

如果說話者用手遮嘴,那麼他就有“心口不一”的嫌疑。反過來,在你說話的過程中,如果對方用手遮嘴,且是一對一的交談,你最好是暫停下來,問一問,他是否有不同的意見。如果是一對眾的演講,台下的聽眾很多人出現了交叉雙臂,或者用手遮擋嘴部的動作,那麼他向你傳遞的信息是你說的不符合實際或簡直是在說謊,這時你就要斟酌一下演講內容,調整一下演講的的風格和角度,盡可能扭轉這種不愉快的局麵。如果你置這種負麵氛圍於不顧,堅持說下去,就不會有什麼好效果,甚至會引起眾人的一片質疑。

2捏鼻梁

比爾先生是美國的一位行為心理學家,他曾專門對應聘麵試人員的現場表現做過全方位的觀察和調查。在他的一本書中,有這樣的敘述:

我把一次應聘麵試的場景錄了像,在回放錄像時,其中一位應聘者在被問了一個問題後,突然用手遮嘴而且連帶摸鼻子。在這之前,這位應聘者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姿勢,外套敞著,兩手擺放自然,而且在回答問題時身體前傾,從以上的體態中,根本看不出有負麵的語言信息。所以,起初我們以為他的這一動作可能是麵部有不適感的一種本能反應。因為通過繼續觀察,在回答完那一問題後,他又恢複到開放的姿勢。事後我找到了那位應聘者,問他在回答那個問題時,自己的手部動作自己意識到了嗎?是正巧鼻子部分有不適的感覺嗎?他說自己是下意識的,當時鼻子並沒有不適的感覺,隻是麵對主考官的那個問題,一時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正麵的,一種是負麵的。正當他在想負麵答案以及對方的可能反應時,就控製不住的用手遮嘴和摸鼻子。後來決定正麵回答時,手自覺離開了臉部,又回到了開放的姿勢。

通過這段敘述我們不難看出,在說話的過程中捏鼻梁正是一種內心處於矛盾,並企圖掩飾內心弱點的一種表現。

3摸鼻子

行為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說謊時,鼻子的神經末梢就會被刺痛,摩擦鼻子能夠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另一種說法認為,當比較壞的想法進入大腦之後,人就會下意識地指示手去遮住嘴,但又怕表現得太明顯,因此會就勢在鼻子上觸摸一下。一般而言,摸鼻子的動作對說話者來說表示欺騙,對聽話者來說則表示對說話者的懷疑。

當然有的人在說謊的時候也不一定摸鼻子或捏鼻子,隻是輕輕地在鼻子下方擦幾下。由於動作幅度較小,很多時候都幾乎察覺不到。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對方有這種動作,那麼你就要分析對方的言下之意乃至語言的真實性。對於一些不慣於撒謊的人來說,在掩飾內心的混亂的時候,手就會很自然地挪到鼻子上,摸它、揉它、捏它,產生一種幾乎不為人所知覺的搔癢感,從而緩解個人情緒。

4揉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的許多秘密都會通過這個窗口流露出來。因此許多說謊的人為了避免被別人發現自己內心的脆弱,會采用這種姿勢來阻擋眼前的欺詐、懷疑和謊言。還有一些人在向別人說謊時避免注視對方的臉。男人常常會用力揉眼睛,假如是撒個彌天大謊,心中有一些忐忑,他還會把視線轉往別處,通常是望著地下。女人則在說謊時喜歡在眼瞼下方輕輕摸一下。

5搔脖子

有研究表明,人們在說謊時,會引起敏感的麵部和頸部組織的刺痛感,而必須用揉或抓來緩解。還有研究表明,說謊的人在感到對方懷疑時,脖子往往會冒汗。尤其當某人的話與事實不符時,這種表現會特別明顯。隻要對這種姿勢進行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人們由於內心的躁動,會用手去搔脖子,每次大約搔5下,很少超過或少於5下的。搔脖子表明行為者對所麵對的事情有所懷疑或不肯定。

當有人向你說:“我能夠理解你的想法……”之類的話時,卻用一隻手的食指搔抓耳部下方或脖子的一側,那麼他此時內心的真實想法卻是:不敢苟同。換句話說,雖然他口頭上向你傳遞的是一種正麵信息,但是他的體態語言則傳遞著一種負麵信息,這種負麵信息多表示懷疑或者不肯定。這時你就要避免輕信他的話。

6摸耳朵

有的人在撒謊時,通常會下意識地撫摸自己的耳朵,就如孩童雙手掩著兩耳的姿勢一樣。除了摸耳朵之外,也有人會揉耳背、拉耳垂或把整隻耳朵拗向前麵掩住耳孔。當然這種動作也常常能反映說話者的害羞或緊張情緒。

7用手拉衣領

在交談的過程中,如果你看到對方下意識地拉了一下衣領,你就需要長點心眼。以沒有聽清為由,讓他再重複一遍對你說過的話。如果對方以前說的是謊言,在接下來的重複回答中會出現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的現象。這時,你進而注意觀察對方的神態,對方是不是在撒謊,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當然一個人在憤怒或沮喪時也會拉一拉衣領,好讓脖子透透氣。如果你看到對方使用此動作,可能意味著他對你的表現和舉動並不滿意。如果你及時與他溝通,對方會感覺你善解人意,同時還會幫他緩解一下負麵的情緒。

總之,說謊者在撒謊的同時,常常會有一些下意識的小動作。並且說謊水平越高的人,越會運用小動作製造假象,迷惑對方。

從“小動作”看談判對象的心理

在商務交往和談判的過程中,你有可能發現對方有許多不經意的小動作,這時候你完全可以從小動作中看出對方的心理活動。

在交談中,如果對方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且搖頭晃腦,則表明這種人特別自信,以至於唯我獨尊。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欲,在社交場合會用恰當的方式表現自己,評點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讚歎不已。這種人有理想,對事業懷有樂觀主義態度,一往無前的精神也頗受人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