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冬天,在北京開了一個亞非文學交流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是亞非國家的一些著名作家。會議即將結束的那天下午,劉白羽從外辦得到毛主席要接見與會作家的消息。5點半,劉白羽趕到湖南廳,不久,毛澤東、劉少奇和周恩來三個人一道出現,他意識到這是一次極其隆重的會見。哪裏知道,一坐下,毛主席就指了指中國代表團,向外國朋友說:
“你們知道他們是什麼人?是修正主義分子。”
這樣一來整個會場一下僵住了。毛主席的話音剛落,周總理就大笑起來。他沒有說一句話,但這笑聲卻像是在解釋毛主席剛才說了一句幽默的言語,這幽默的言語使他忍不住大笑起來,於是整個會場上的人,連外國人帶中國人都笑起來,毛主席也跟著幽默地笑了起來。劍拔弩張的氣氛一下冰雪消融了。
周總理靠自己的機智幽默幫毛主席圓了場。
要想獲得領導的賞識,幽默有一定的作用,不過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你對自己的客觀情況進行深入思考。如果你工作得很辛苦,但卻沒有效率、沒有成績,則得不到領導的賞識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的工作有成績,同伴中誰都比不上你,還要考慮你的工作性質,是否屬於那種經常加班、特別辛苦忙碌的工種,像文秘人員、勤雜人員等,該類人員在其他單位是否也如此。而如果以上情況都不是,那你就有必須另想辦法來引起領導的注意,改變其錯誤的做法。假如仍然不起作用,你就要考慮離開該企業了,去尋找能實現你個人價值的工作單位。
拉近與上司的距離
要消除與上司的距離感首先一定要把工作幹好了,甚至做得十全十美,不要在上司感覺你是個沒用的人,其次你可以用點小恩小惠,買點下午茶孝敬上司。大多上司都是有文化之人,要是想拉近語言間的距離,你在語言的技巧中要下些功夫,一般說來,幽默語言的效果應該不錯。
職員:“經理,您實在是愛好工作的人!”
經理:“我正在玩味這句話的含意。”
職員:“因為您一直都緊緊地盯著我們,看我們是不是正在工作。”
職員通過開經理的玩笑,拉進了同經理之間的距離,何況經理也是一個幽默的人。與上司開玩笑還要注意把握好時機。最好時刻留意能夠和上司麵對麵談些風流俏皮話的時機,比如兩人並列在一起方便或洗手時更加機不可失。同時,那種時候也是你們日後能夠說悄悄話,當上司心腹的大好時機。另外,幽默地“冒犯”上司也是拉近雙方距離的好辦法。
美國總統柯立芝就曾因為自己的沉默和嚴謹而被人用幽默的方式“冒犯”過。有一次他去華盛頓國家劇院觀看戲劇演出。當看了一半的時候,他就有些瞌睡了。演員馬克停下歌唱,走到前麵,朝總統喊道:“喂,總統先生。是不是到了您睡覺的時間了?”總統睜開眼睛,四下裏望望,意識到這話是衝著自己來的。他站起來,微笑著說:“不。因為我知道我今天要來看您的演出,所以一夜沒睡好,請繼續唱下去。”
這則幽默對話,表現了演員的直言不諱和幽默,也表現了柯立芝總統所具有的幽默感。演員根本沒有開罪總統,相反,倒成了總統的好朋友。由此可見:以下犯上的幽默使用得適時適度,往往能夠拉近與上司的距離,贏得上司的理解和信任。在使用這種以下犯上幽默技巧時,利用貶謫,再以下一階段的奉承做鮮明的對稱,即可使其效果倍增。
“經理,你對酒家那個女孩太過分了吧!真是太過分了!讓那種女孩子眼淚汪汪的,真是男人的奇恥大辱啊!不過,您也實在厲害呀!經理。”
這表麵上雖是一句貶謫的話語,但實際上卻是讚賞的好話:“經理實在是個高手呀!”這就是明貶暗褒的奉承話。
幽默可以幫助我們拉進與上司的距離。不過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與上司之距離的遠近也同樣如此,這種距離不可太遠也不可太近。如果一個人不認認真真地做好本職工作,成天圍著上司轉,說好話、空話,刻意拉近關係;或整天坐在那裏等著上司安排工作,像個提線木偶一樣,上司拽一下,你才動一動,無形中疏遠了上司,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