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煦園》之十九:大禍臨頭(1 / 2)

十九、大禍臨頭刑將大辟話離別

天子開恩流放卜奎行苦役

道光八年(1828年)初夏的一天夜裏,道光帝忽然夢見已逝的皇後在大海中向他呼救,遂被噩夢驚醒。待他靜了心神剛剛入睡,忽又被海中皇後的呼喊驚醒,一連三次。道光帝連驚帶嚇被折騰得全無睡意,靜下心對這個怪誕的夢反複琢磨了一會兒,終於悟到可能陵寢中地宮浸水,故此已入葬的皇後有夢托來。第二天一早,道光帝傳旨,派人將自己的陵寢地宮打開,要禦駕親臨驗看。

當道光帝再度來到陵寢地宮時,發現靴底潮濕,牆角處有水浸出。道光見了大為驚奇和憤慨,他驚奇自己的夢果然靈驗。地宮才關閉幾個月,就有如此不祥之兆出現,那待自己壽終正寢後,幾十年,幾百年,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模樣?那時的地宮不成了江河湖泊?

道光怒火衝天,立即傳諭留京王大臣會同刑部堂官,對選陵修陵大臣莊親王綿課、英和、戴均元等主要人員及地宮浸水原因“切實根究”。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嚴審和追訪,終於查出了地宮浸水的三大原因:一是“北麵牆幫間有石母石滴水”,雖已“用工攔擋,令水旁流”,但“仍恐日久牆內蘅濕”;二是原議兩旁安設龍須溝出水,“因英和告以不用安置,是以停止”。同時英和還以“土性甚純,無泉石”,“龍須工程可以停辦”等語上奏過道光帝,情同欺上;三是英和在建陵時保奏牛坤督工,言“有伊在彼,英和即不必經常親自督工”。而牛坤則聲稱自己“不管工程”,雙方互為推卸,致使地宮工程質量受損,造成浸水之憾。

穆彰阿等人借機將責任都推脫掉。道光帝認為“英和始終其事,責尤重”,於是將英和革職下獄,刑將大辟。沒有很多人敢為英和求情。最後,太後念及英和為三朝老臣,認為不應該以家事誅殺大臣,道光念及英和往日功勞,加上審查英和在此案中並無贓私,查抄中發現英和沒有多少財產,遠不像其它官員家底深厚。道光帝略有感動,改罰英和發配到黑龍江充當苦役。英和長子奎照被革禮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次子奎耀也被免職,兩子隨父一同發配,。

地宮依然浸水不止,道光帝並沒有對地宮的浸水采取補救措施,卻下令將這座征用了數十萬工匠和數百萬夫役、曆時七載才修成的陵寢,無論地上地下的建築全部廢掉拆除,並不顧乾隆當年規定的“兆葬之製”,又毅然在易縣西陵的龍泉峪另選陵址,重新建陵,致使幾百萬兩白銀鑄成的建築,全部毀於一旦。

穆彰阿上奏說:“東陵寶華峪始修之地宮浸水,是‘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挪移到天花板上,就不會在地宮吐水了。重修陵寢時,要用金絲楠木雕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形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之景觀。”道光帝頻頻點頭,覺得有理。

後來,道光帝的慕陵在西陵龍泉峪破土,曆時四年竣工。此項工程吸取了寶華峪地宮浸水的教訓,選擇了高平之地。慕陵裏的隆恩殿別有情趣,不僅天花板的每一小方格都有龍,而且染坊雀替、門窗槅扇,全為楠木雕成蟠龍或遊龍,這些龍不施彩繪,張口鼓腮、噴香吐霧,整個殿中彌漫著楠木香氣,一點不比清代其它帝王陵寢遜色。慕陵實際耗銀卻達240多萬兩,也比號稱清陵之冠的耗銀為203萬兩的乾隆的裕陵,還多耗費了37萬兩。若再加上寶華峪工程的一建一拆的耗銀,足可超過兩個裕陵,哪裏還有什麼“儉約”可言?

英和父子,就要起程離開承德。老百姓早就等在門外,依依不舍。忽然間,傳來音樂聲。英和抬頭一望,原來是朱得石、何世來、大碗粥和獨眼劉等“二人傳”藝人,穿戴整齊,還帶著大包小包。

英和不解地問:“你們也要離開,要去哪裏?”

“我們跟著大人一起去黑龍江!”朱得石說。“二人轉”藝人們知道英和被貶後,憤憤不平:“為什麼好官總會受害呢?”。他們為回報英和多平日對他們的關心和喜愛,決定組成蹦蹦戲班隨行到黑龍江,以消除英和的孤獨寂寞。

英和說什麼也不同意,朱得石急了,指著自己的眉心痣:“英大人,你仔細看看,我是誰啊?”

英和還是搖了搖頭。

“我是小豆子啊!”朱得石做出一副可愛的樣子,“山東五峰山下……”

英和終於想了起來,說:“啊,小豆子,都長這麼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