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守道:賺錢隻是徒弟,守錢才是師父 4.富過三代離不開“早教”(1 / 2)

第九章 守道:賺錢隻是徒弟,守錢才是師父 4.富過三代離不開“早教”

“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猶太人一直信奉希雷爾這句話。猶太民族也非常重視教育。很多國家,教育的目的是為現在所用;而猶太人則將教育著眼於未來。他們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未來,實現夢想的下一代。

曆史上,猶太民族不斷地受到迫害,他們一直處於流離失所的狀態。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保住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擁有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尊嚴和生存的權力。

所以,在猶太人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知識和智慧,智慧更是知識的深化。他們經常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家裏發生了災難,房子倒塌了,你將帶什麼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者財務,他們又將被問: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形狀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告訴他們最應該帶走的就是智慧。智慧永遠都不會被人搶走,它將永遠跟隨著你。聖經裏這樣一句話“側耳聽智慧,專心學聰明。這也成為了猶太人教育孩子的精髓。

猶太人認為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一歲半開始就已經開始記憶訓練了,三四歲的時候就會將孩子送到學校裏。為了讓孩子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每個孩子剛進入教室大家都會鼓掌歡迎。打開書本的時候,可能還會找到美味的小零食。讓他們感覺學習的甜蜜。

孩子四歲的時候就得開始思考了。大人告訴孩子世界上是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的,因為有不同的思考方法。一個猶太商人曾經問兒子:一加一等於幾?孩子毫不猶豫的說等於二。父親這樣回答說:“你說的理論上是沒錯的,當別人認為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一加一大於二。這是我們猶太人的唯一財富——智慧。”

智慧就是來創造財富的,對此猶太人深信不疑。在孩子的成長中,智慧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會忽略了理財觀念的培養。在孩子剛剛能夠咿呀學語的時候,家長便會將錢幣放在他們麵前,認識幣種和幣值。4歲多一點,就可以在父母的監督下購買簡單的小物品了。5、6歲的孩子通常知道了父母的錢是來之不易的。6歲的時候就要將“自己的錢”放在存錢罐裏。7歲左右,便可以估計自己兜裏的錢能不能買的起標有價簽的商品了。到了8歲孩子如果想讓“自己的錢”充實起來,便要付出勞動了。12歲以後,他們就要像個成年人一樣參加任何商業活動了。

洛克菲勒小的時候,父親教育他時就運用了猶太人特有的方式。如果他想從父親那裏要點零用錢的話,必須要付出相應的勞動。父親將每一樣可以由他來做的家務標上了價格:打掃父母的臥室可以得到1美分,打掃自己的臥室可以得到半美分,如果可以做頓早餐的話可以得到10美分。

12歲的時候,父親告訴他:為家裏做家務是應該的,將不會得到報酬了。如果想掙錢的話,就必須自己去掙。於是他成了來到父親的農場打工。給奶牛擠奶,外出送奶,清理草坪等等零活每一樣做好後,都會記在一個小賬本上,到一定的時候會跟父親做核算,每到這時候,他們就會對每一項工作討價還價,然後才能領導報酬。

一次在父親的農場外,看到一直火雞在來回走動。幾個小時候幹完農活的他看到火雞依然沒有人來找,於是他將火雞抓住,賣給了鄰居。父親得知後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個好現象,覺得他有做商人的潛力,對他大加讚賞。

此後,洛克菲勒越來越喜歡經商,他經常能想出很多經商的想法。一次他將從父親農場賺來的100美元貸給了一個朋友,他們定好利息和歸還日期,並定下契約。時間一到,他便從取回了110美元。大家誰也沒想到這麼點的一個小孩竟然有如此好的商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