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去留的玄機——你是主動跳槽,還是被炒魷魚 6.功高震主的時候也是你離開的時刻
曆史上功高蓋主的慘劇是對後人的有力警告。凡是能夠以史為鑒的人,往往懂得約束自己的言行,讓自己朝著較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懂得吸取經驗教訓,盲目忘形的人,則容易掉進職場的陷阱和潛規則中,無法前進。
進入公司後,王鑫很快就顯示出出色的工作能力,她處理工作迅速準確,人際關係也非常好。在出席一些應酬中,王鑫憑借相貌及出眾口才,成為聚會核心,而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上司,反而成了無足輕重的角色。漸漸地,周圍的同事覺得她比上司還有權威,雖然真正的權威是那位坐在玻璃門後麵的男人。
上司一開始的確非常賞識對於王鑫,可是不久以後,他突然開始挑王鑫的毛病了,說她為人輕浮、工作馬虎等等。大家都說是上司自己沒有自信,麵對比自己能力強的下屬,覺得受到了威脅,氣度太小了。但聰明的王鑫卻不這麼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她開始有意地收斂自己的鋒芒,放低姿態,改變了昔日的與眾不同,“假員工,真上司”的外像!果然,上司不在挑王鑫的毛病,臉上也逐漸有了自信的笑容,而王鑫自然更讓上司賞識了。
職場上,有的上司喜歡高調處世,有的上司喜歡低調為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事風格,但不管你的上司個性傾向高調或者低調,有一點共通的那就是他們都不喜歡下屬功高蓋主,平時有自比上司的姿態。在職場上鋒芒逼露,風頭出盡,功高蓋主,那麼你受到的傷害程度不僅會越來越深,還有可能直接走人。
古語有雲:“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也就是權勢不宜太盛,否則會帶來危險;做事不要總想一下子做完,等做完人也累個半死;言行舉止不可標榜過高,否則會惹來誹謗和詆毀。
翻開《二十四史》,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我們佩服的大英雄到最後都沒有落得好下場。以我們的觀點,一般好人、有有功之人都應該有善終,可為什麼他們沒有呢?不怪世事弄人,隻怪從古至今有一條鐵律那就是:功高震主的人容易吃虧。
古人的智慧都是經過歲月的沉澱和曆史的洗滌總結出來的精華,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褪色,也不會因為場合和時代不同而不適用。不要做功高蓋主被誅殺的那個人,是對曆史英雄的惋惜之詞,也是對現實中的我們的警戒。
功高蓋主、得意忘形,往往會讓人失去冷靜的頭腦和理智,迷失在欲望的迷途中。如果思考不夠審慎,很容易樂極生悲。所以,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懂得收斂和隱藏自己的情緒。因為越是此時,他人越會真切地認識與了解你。在職場中也是一樣,關鍵時刻懂得把握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但是卻不能得意忘形,抓雞不成蝕把米。
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上司肯定不可能同我們平起平座,我們也不能奢望上司會和自己一樣,但我們卻有必要得到上司的賞識,和上司和睦相處,因為與上司關係的好壞與否往往影響著我們的事業,以及生活的各方麵。處理好和上司的關係,得到上司的賞識,與上司關係融洽,就要避免功高震主。實踐證明以下方法可謂行之有效: